字号:

67岁感控专家请缨一线:疫情未结束防护不能松懈

67岁感控专家请缨一线:疫情未结束防护不能松懈

2020年02月23日 02:44 来源:北京青年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守护“白衣天使” 67岁感控专家请缨一线:

  “疫情未结束防护不能松懈”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

  一线的“白衣天使”背后还有一群默默的守护者。

  近日,北京佑安医院原医院感染管理处主任、主任医师李素英完成驰援武汉任务,刚刚返回北京。

  李素英作为国家卫健委从全国调集的10名医院感染管理专家之一,

  1月25日大年初一收拾行囊,奔赴武汉疫区。

  67岁的她连续20天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指导改造不合格设施、完善流程,杜绝医院感染,

  为医护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近日,全国新增确诊和新增疑似病例开始下降,

  但李素英表示,疫情结束以全国不再有新发病例为标志,目前大家的防护意识还不能松懈。

  为医生安全保驾护航

  北京感控专家奔赴一线

  李素英17年前曾奋战在抗击SARS的第一线,拥有丰富的传染病防控经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越来越重,她主动请缨,要求参加。

  感控专家的主要任务是给医护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同时,要防止发热门诊的就诊患者和住院病人之间发生交叉感染。

  虽然参与过多次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理,但这一次病毒来势汹汹,还是让家人感到担忧,李素英的爱人、儿子都赶到火车站,坚持要送她。上车前,儿子塞到她手里一封信:“老妈,您现在不能看,上车以后再看。”等到列车缓缓开动,李素英掏出信,一字一句地看:“历来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回轮到儿子牵挂妈妈,但儿子支持您,为您感到骄傲!”读着信,她的眼眶湿润了,来自家人的力量给了她动力和信心。

  李素英在到达武汉后连夜开展工作,直奔新冠收容病房查看布局流程,现场查看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情况,从当天晚上9点一直干到凌晨3点30分。第二天一早,她又和专家组成员来到医院,了解病人的收治和医护人员感染情况、查找感染风险和隐患等等,随后,马不停蹄开展院内布局、流程改造等一系列相关院感控制工作。

  李素英所在的汉口医院,在最初医疗队没有到位时,仅靠着医院的医务人员开了8个病区。原来,赶上春节,保洁员、保安有放假回家的,有担心被传染直接离开的,很多工作只能靠医务人员自己承担。有时候医生没时间吃饭,有时候食堂的盒饭做不过来,饿着工作是常事。医护人员的工作基本是两班倒,人实在安排不过来,就得穿尿不湿。他们的防护服里,后背的汗已经湿透了,护目镜上都是水雾,身体经常处于缺水状态。这一切,李素英看在眼里,更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为这里每一个细节把关,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

  “累点不怕,

  最怕累倒了发烧”

  “累点不怕,但是最怕累倒了发烧,因为发烧就要被隔离,隔离就意味着不能工作。”在互相激励、互相鼓舞中,李素英与其他医务人员一起夜以继日地工作。她早上8点到医院,下午5点下班。回到住处,开始在指挥部的专家群以及各个院感专家群汇报交流工作,每天忙到夜里12点。有时刚回到住处,就一个电话被医院叫回,一直加班到凌晨3点。

  经过连续多日与院方、施工队一起进行设施改造,医院将原有的隔断全部拆掉,更换新的隔断墙,把不合规的各项设施逐一更换规范,最大限度地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令人高兴的是,整个医院的病房改造逐步推进完成,已开始有序收治病人。看到医务人员在合格的环境中工作,她的心才踏实下来。

  同时,李素英还在努力与各基金会取得联系,为武汉医院争取了许多防护用品的募集,在北京莲心慈善基金会等各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及时将防护用品送到各需求医院,暂时缓解了各医院防护物资短缺的燃眉之急。这个过程中,她需要联系基金会与院方接洽,有时基金会又要不时请教购入防护用品是否可用,来自各个国家的防护物资,什么样的能用,她不停地微信、电话请教相关专家。虽然经常熬到夜里12点以后,但能帮助一线医务人员缓解物资紧缺问题,累也值得。

  SARS经历生死离别

  不离开专业领域是最后的守望

  “不能拥抱,不能握手,看看就行了!”经历20天的工作后,返京抵达火车站时,李素英远远望着来接她的家人喊道。

  按照规定,从武汉回来的专家还需在外进行14天的隔离,虽然还是不能和家人团聚,但她终于可以腾出点时间,打打视频电话,互相报个平安,看看自己一岁多的小孙女儿。

  李素英具有丰富的院感控制工作经验。她从1982年开始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2003年非典暴发,北京成为重灾区,她被紧急抽调至SARS医疗救治指挥中心。为了隔离传染源,北京采取果断措施,按区设立了能够满足本区域疑似病例留观的定点医院,以及61家发热门诊。在指挥中心,她和几名专家每天都穿梭在这些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对它们的布局流程进行指导和改造。也正是因为这些措施有效地隔离了传染源,北京的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同时,她深入隔离病房,掌握一手资料,参与撰写近4万字的《SARS临床工作指南》《医护人员防护着装》等14项工作指南,使医务人员感染率从最初的24.70%降至零感染。

  抗击SARS疫情为李素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之后,青海、西藏林芝地区的肺鼠疫、2008年汶川地震等国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线现场,都有她的身影。“这一次去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很有自信,心态也比较平和,能够从容应对,与这些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李素英的爱人也是北京佑安医院的一名医生,因为相同的职业,救死扶伤、在国家有需要时冲锋陷阵,早已成为两人的共识和默契。“SARS疫情刚发生时,他就跟我说,你这个专业很缺人,你在这个领域工作时间也比较长,应该去。”两次去现场处理鼠疫疫情时,身为传染病医师的丈夫,很清楚鼠疫一旦感染,病死率很高,但是他也从未说过什么,只是默默地支持。平时的联系,除了提醒她做好防护,注意休息保持体力之外,没有说过一句打退堂鼓的话。

  多年的工作经历还包含着生死离别,许多昔日的同行、战友,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因为感染牺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这些人铭刻在李素英的脑海,也时刻激励着她要一路前行,不离开自己的专业领域是对他们最后的守望。“一定要给医护人员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为了让他们少受或者不受感染,尽我的全力。”

  现在李素英还身兼许多社会职务,包括国家院感指控中心的专家、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等。“在每个岗位工作,都得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在北京市卫生局党校里,有一座为纪念非典期间牺牲的医务人员而立的碑。每次去那里,李素英都会买束鲜花去看看他们。“这些医生,有的曾见过面,有的工作时曾彼此相熟,一场非典却从此天人永隔。我为他们感到自豪,我也非常怀念他们。”

  新增病例减少但疫情未结束

  防护不能松懈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老年群体受到关注。根据国家卫健委通报的数据,死亡病例以高龄为主,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是不是意味着老年人更容易感染?李素英表示,新冠肺炎病毒是一个新发现的病毒,没有人对这种病毒有免疫力,所以每个人实际上都是易感人群。但老年人因为基础疾病较多,抵抗力相对弱,即使是普通肺炎这些也是高危因素。

  因此,她建议老年人要保持豁达的心态,良好的心态和愉快的心情对健康非常重要,平时要注意生活规律,还是要做到少出门。必须要出门时,要戴上口罩。手接触公共区域时,比如电梯按钮、公交车扶手、公厕冲水按钮、楼道灯的开关等,要用流动水洗手或者用消毒纸巾擦拭,也可以随身携带纸巾,接触时垫在这些部位,进行物理隔离。

  此外,回家后外边穿的衣服、鞋要全部脱掉,将衣服的内里朝外,挂放在不容易被人碰到的地方。换好衣物后再认真洗手。这些措施都可以帮助老人很好地保护自己。

  疫情过后,还有许多社会问题引起关注。比如一些人对已经出院的患者抱有疑虑,有报道称SARS康复患者就曾遇到过不友好对待。李素英表示,痊愈出院的患者有严格的出院标准,需要两次隔天检测核酸阴性,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才算符合出院标准。这类人群已经不具有传染性,可能还具有一定的免疫力,提取血清后可以治疗危重病人。期望社会多科普这类信息,不要再给痊愈患者带来压力。

  近日,全国新增确诊和新增疑似病例开始下降,人们是否可以松口气了?什么时候可以卸下防护?李素英强调,目前疫情还没有结束,大家的防护意识还不能松懈。还是要按照国家、社区的要求认真去做。需要等到一到两个隔离期之后,全国不再有新发病例,才能宣布疫情结束。

  李素英所在的感控领域还将负责战“疫”的收尾工作。疫情结束后,直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定点医院会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处理,将隔断打开,恢复成原有状态,达到收容其他病人的标准。“那个时候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就医,生活开始恢复正常秩序。”

  就像现在,李素英虽然回到了北京,但是作为医院感控专业工作者,她还依然在关注疫情变化,用她的所学所长为疫情防控付出努力。“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文/本报记者 陈斯

【编辑:房家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