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专访上海公卫中心主任朱同玉:越是危难,越能体现医生的精神

专访上海公卫中心主任朱同玉:越是危难,越能体现医生的精神

2020年03月01日 17:0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抗击新冠肺炎)专访上海公卫中心主任朱同玉:越是危难,越能体现医生的精神

  中新网上海3月1日电 (戴立波 许婧)对民盟上海市委会副主委、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称上海公卫中心)主任朱同玉的采访是断断续续完成的。在疫情阻击战的关键时期,忙碌的他没有时间坐下来细谈,说上几句话,就急匆匆地跑出去处理事情,即使电话采访,也是说不了多久就要挂电话。

朱同玉在指挥中心。上海市委统战部供图
朱同玉在指挥中心。上海市委统战部供图

  此前并不为市民熟知的上海公卫中心是上海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的定点医院。

  “去年12月31日武汉宣布出现不明原因肺炎,我们立刻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当天通知所有员工全部到岗待命,不得外出。1月2日、3日,我们就迅速组织开展了两整天的实战演练。”朱同玉1月初就带着简单的行李箱住进医院宿舍。中间,除了年三十回家陪夫人简单吃了一顿半小时的年夜饭,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1月20日,上海第一例患者确诊后被负压救护车运送至公卫中心全封闭的负压病房;不仅中心的医护人员早已等候在病房,由上海市卫健委组建的临床医疗救治专家组也同步入驻中心。

  曾有国外专家预测,上海是除湖北以外最危险的城市。但截至2月29日,有着2400多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累计发现确诊病例337例,治愈人数为287例,治愈率逾八成。

  朱同玉认为,上海的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是全方位的。“在和平时期,大家可能感受不到医生的重要性。一旦有了疫情,有了国家需要,这就像一个战士听到发令枪响,一定会冲锋在前,不顾自身安危。越是危难的时候,越能体现医生的精神,这就是战士。”

  尽管常常到半夜一两点钟才能休息,但是早晨6:30,朱同玉会准时起床,开始他一天的紧张工作。每天,他都会通过视频,与隔离病房里的医护人员对话,了解他们的身体状态,为大家加油鼓劲。他说,管理者要尽一切努力去关心关爱前方医护人员,保障好他们的生活,照顾好他们的家庭,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为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朱同玉和专家团队对隔离病房的预防院感措施的每个环节都做了充分研究,设置了双组长负责制,医护人员的每一步操作都制定了严格的规范流程。

  疫情突如其来,但上海的救治工作始终没有乱过阵脚。在救治病人的同时,公卫中心的科研团队在全球第一个公布了病毒基因序列;确诊患者全部得到及时收治,没有出现一线医务人员防护设施短缺的情况。

  外界公认,从早期投入巨资建设全球设施最好的拥有300多张床位的4栋负压病房,到建立尖端的P3实验室;从调集上海最精锐的医疗专家力量到医疗救护防护物资的确保供应,每一步上海都棋先一招。

  在同事眼里,这和朱同玉始终倡导的“平战结合”工作思路有关。

  2015年底,朱同玉到公卫中心走马上任。这位泌尿外科专家意识到,公卫中心不是一般性质的医院,承担的责任和使命、面对的病人都与其他医院明显不同。为此,他提出公卫中心建设要有超强的科研能力、机动能力和综合能力。如此,才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关键时刻,完成党和政府赋予的崇高使命。

  朱同玉与同事们一起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浓厚的事业氛围引来大批人才:4年里医生增加了1.5倍,从100名不到增加到了250余名,护士从300多人增长到了500人。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朱同玉,这些年多次呼吁政府职能部门重视公共卫生安全设施和保障制度建设,加大资金项目投入,采取措施防止公共卫生人才流失,建议在上海率先规划高等级生物安全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平台和长三角区域性应急医学中心等公共设施。

  朱同玉渴望着胜利早日到来,他的心底早已埋下一个愿望,等到上海疫情阻击战结束之后,率领公卫人支援武汉。

  “不破楼兰终不还!”此刻,这封请战书正静静躺在朱同玉的抽屉里。(完)

【编辑:周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