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武汉隔离病房里的“生死时速”:从来没怕过 不胜不归

武汉隔离病房里的“生死时速”:从来没怕过 不胜不归

2020年03月12日 17:12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武汉隔离病房里的“生死时速”:从来没怕过不胜不归
    驰援武汉的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郭军。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供图

  中新网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 杜燕)夜幕下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12楼西病房,一位新收治的69岁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各项指标检测显示生命危在旦夕。

  郭军立即给予患者更换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静脉输注抗菌素和补液,适当给予肠内营养制剂,物理降温……直至凌晨两点多,他交班后匆匆走出病房楼,行至站点乘坐公交班车返回驻地。稍事休整后他将很快重返病房。

  防止重症患者病情恶化转为危重症

  郭军是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他和北京市属医院其他135名医务人员一起,于1月27日出发驰援武汉。像这样打仗般的场景对他们而言犹如家常便饭。

资料图: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郭军。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供图
资料图: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郭军。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供图

  “刚来隔离病房工作的头几天,收治的还有轻型、普通型患者,但很快,收治的很多患者是输着液、戴着面罩吸着氧气由120急救车送过来的,到达病房就立即开始抢救。”郭军说,支援的医院——协和医院西院等六家医院是武汉市指定的收治重症和危重症的定点医院。

  在记者采访的近一小时时间里,郭军的电话不断响起。担心有重要事情,他很客气地暂停采访接听医院的电话。

  “又来一个危重患者,昏迷的老人。”他说,即便是医疗战线的“老战士”,压力和挑战依然如影相随。

  截至3月11日24时,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8例,现有确诊病例13462例,其中重症病例4003例。

  截至3月12日9时,北京医疗队三个病区约150张床位累计收治患者315例,其中重症患者198例、危重症患者82例,累计出院114例。

  连续多日,全国、湖北的每日新增确认病例数直线下降,确诊病例治愈率持续上升。郭军表示,疫情防控局面出现积极向好趋势,但医疗队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各项医疗护理措施仍然坚持高标准,尤其是要防止重症患者病情恶化转为危重症。

  重复“温习功课”让操作更迅速和纯熟

  郭军介绍,目前收治的患者绝不单纯是病毒性肺炎那么简单,往往合并存在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严重冠心病、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等各类基础疾病,尤其一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到医院就发现有呼吸衰竭和呼吸困难急性加重等情况,这都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氧疗、呼吸支持、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脏器保护、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等多个方面,“对于高龄老年患者,更是需要注意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问题。”

郭军(左三)是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他和北京市属医院其他135名医务人员一起,于1月27日出发驰援武汉。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供图
郭军(左三)是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他和北京市属医院其他135名医务人员一起,于1月27日出发驰援武汉。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供图

  病区标准ICU病床十分紧张,很多危重呼吸衰竭患者即使在普通病区,也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方可挽救生命。通常情况下,该操作应该在负压病房进行,以减少医务人员被感染的机会。

  “目前危重症患者存量较大,就普通病房开着窗户为患者实施有创机械通气。”郭军说,加之经气管插管吸痰、深静脉穿刺、床边超声、俯卧位通气等操作较多,无形中增加了医务人员近距离感染风险。

  在平常看似简单的操作,疫情下都会异常困难,例如给患者翻身、留置胃管等,因为医护们佩戴医用护目镜,水蒸气的凝结导致视野模糊不清,对医护人员的精细操作、熟练程度要求更高。

  郭军总是反复提醒同行队员们,做好防护,规范操作,执行院感规范要求就不必过度恐慌。

  这位参与过2003年北京“SARS”一役的“老战士”,带领年轻医务人员从最开始反复练习穿、脱防护服,到现在间断给医务队员们讲解常见抗病毒药物应用、抗菌素合理使用、机械通气的管理等内容,让医疗队员们重复“温习功课”,以让操作更迅速和纯熟,让救治更合理和精准。

  医病也医心 让病患最大化获益

  来武汉一个半月余了,队员们体力上稍显疲惫,但耐心、爱心、信心丝毫不减。

  收治的患者中,还有一些是家庭成员同时多位入院的。郭军和队员们不仅医病更医心。

  一位男性中年患者和母亲一起入院,情绪非常低落,尤其母亲离世让他深受打击,认定“这病肯定治不好了。” 医院一有患者出院的好消息,医务人员就特意告诉他,为他打气。郭军说,这位患者即将康复出院了。

  一位36岁的女患者和母亲均属重症患者。母亲入院两天后经积极抢救还是去世了,这对她打击很大,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效果不佳,医疗队为她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送至ICU病房治疗。

  经过3周多的治疗,女患者已转回普通病房。“我们想了很多办法,请心理医师为她做心理创伤后的疏导和支持,避免因心理因素导致病情反复。”郭军说,救治危重症患者压力很大,但这一切都很值得。

  “我们虽然是她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但我们付出的努力却可以改变她的一生。”郭军说,医疗工作充满了风险,但这就是医师的职责所在。“我们不是什么英雄,拼了命的努力救治每一位病患,只想着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让病患从医疗照护中最大化获益。”

  让科技攻关成果尽快发挥作用

  救人的同时,作为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副教授的郭军还要积极让科技攻关成果尽快在战“疫”中发挥作用。

  在武汉前线支援期间,他利用为时不多的休息时间,参与申报了一项北京市科委新冠应急专项课题,参与了清华大学科研院“隔离病房巡诊机器人项目”和“新型冠状病毒CT智能辅助诊断及预后模型的研究”两个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最近,他正在和清华临床医学院的团队一起,在武汉前线落实和应用,比如智能诊断系统中,通过人工智能影像识别模块综合临床数据辅助增强判断,20秒内即能得出初步诊断,可提高各医院之间的诊断同质性和一致性;再比如无线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可对患者进行听诊、测体温等,目的是减少医患接触、解决医务人员身穿防护服工作的诸多不便。

  全家人支持“出征武汉”

  “医二代”出身的郭军,“出征武汉”得到全家人的支持。“先把武汉的疫情消灭掉,再把黄冈、孝感、宜昌的病毒消灭掉……这样爸爸就可以回家啦。”郭军的女儿郭睿恬自制了一张战“疫”地形图,为爸爸加油鼓劲。

  妻子刘芃也是医科背景,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会很想念他,更会担心他,但相信他一定能够处理好风险,而且“他不是独自在奋斗”,“医生有着自己的社会使命。”

  “国家面对突发灾难,总得有人往前冲,对不对?”郭军说,这一场战“疫”,和队员们将“一战到底,不胜不归。”(完)

【编辑:姜雨薇】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