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为所爱的城市献一份力

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为所爱的城市献一份力

2020年03月23日 21:5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抗击新冠肺炎)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为所爱的城市献一份力

  中新社武汉3月23日电 题: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为所爱的城市献一份力

  中新社记者 马芙蓉

  武汉市民任超,在36岁干了一件让自己骄傲的事情——成为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

  “一切正常,体温维持在36.5摄氏度左右,没有其他不良反应和不适症状。”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问及报名初衷,任超称,看到全国医护奋不顾身支援武汉,他觉得“欠了一个天大的人情”。同时,身为一名退伍军人,“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要挺起胸膛站排头。”因此,他选择“冲上去”。

  招募启事显示,此次研究计划招募合格志愿者108人,分成低、中、高三个剂量疫苗组,每组36人。其中低、中剂量疫苗组接种1针,高剂量疫苗组接种2针(左右胳膊同时接种各1针)。

  志愿者要求是年龄在18周岁至60周岁的健康成人、无疫苗接种过敏史、无新冠肺炎病史或感染史,并能坚持完成6个月的研究随访。整个过程需接受7次血液样本采集,主要用于抗体检测。采血时间分别是接种前7天内、接种当天和接种后的第7天、第14天、第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

  任超在20日接种中剂量疫苗后,开始在指定地点接受14天隔离观察。

  他告诉记者,隔离期间一人一间房,一日三餐由工作人员送至门口,伙食每天不重样。他每天要在接种日记卡上记录身体状况、体温变化等。腋下贴有电子体温计,24小时监测体温。

  任超常跑马拉松,自认身体底子不错。接种之前,他详细了解了项目流程、注意事项、风险提示、处置措施等,“没有什么害怕的,我相信科学家,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沉重、无力”是27岁大学生朱傲冰关于这场疫情的最直接感受。一个好友的母亲因新冠肺炎去世,他不知该如何安慰。看到好友朋友圈悼念母亲的动态,他没忍住,痛哭一场。

  “我想做些什么,哪怕能给这场抗疫带来一丝丝帮助也好。”朱傲冰出身军人家庭,在成为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之前,他一直在社区从事志愿者服务。

  朱傲冰参加的是低剂量试验组。体检通过当晚,他激动得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朱傲冰说,“我知道父母很担忧,那天晚上他们房间的灯开了一晚。”

  隔离期间,朱傲冰除了常规检查、帮专家组拍些照片和视频外,其余时间用来上网课、写作业、打游戏、健身。每天晚饭时间,他会与父母视频聊天,汇报身体状况。

  朱傲冰到目前为止身体也一切正常。他打算等疫情结束后,背起心爱的相机去记录城市的美好,去东湖边骑一次单车,去昙华林、吉庆街走一圈。

  35岁的靳官萍是第一个接种的女性。“在武汉工作生活15年,我看着这里的卫生、环境越变越好,我想守护这份美好。”她在武汉“封城”后成为志愿者,忙于接送医护、筹集搬运分发物资。得知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招募消息,她第一时间报名。

  靳官萍告诉记者,她从事医药行业,一直关注疫苗信息,对疫苗安全性有信心。

  饮食、心态、身体状况……任超、朱傲冰、靳官萍每天会在社交网站上记录隔离生活的点滴。

  面对网友“伟大”“英雄”等夸赞,他们却说,“我们只是做了一件能做的事。”(完)

【编辑:周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