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媒体:力推要素市场化,为高质量发展积攒势能

媒体:力推要素市场化,为高质量发展积攒势能

2020年04月11日 01:10 来源:新京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力推要素市场化,为高质量发展积攒势能

  ■ 社论

  此次改革不是只追求经济复苏和中短期经济利益,放之长远,最终目标是用改革红利为经济发展的优质化积攒能量。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就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交易机制等方面进行部署。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对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意义非常重大。

  要素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禀赋,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韧劲。商品和服务与要素市场之间有序流动,市场体系的增值效应才能充分显现,面对危机时才能保持足够的抗打击能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商品和服务市场化进展迅猛,已有97%的商品和服务由市场定价,但要素市场发育明显滞后,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相对有限。这造成了市场体系中“双轨制”的存在,制约了经济活跃度,也制约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以土地为例,一方面是城市商品住房已经完全市场化甚至金融化,另一方面是农村土地长期被排斥在土地市场之外,农村土地转让价格机制不统一,既导致土地市场的需求与供应不相适应,催生了城市住房市场的畸形繁荣,同时也导致财富分配不够公平。

  再如劳动力,随着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和产业创新增多,城市商品和服务需求在迅速增加,城市常住人口自由流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的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市民化成本较高,城市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障碍也很多,导致人口红利过快衰减。

  我们常说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因素“三期叠加”的影响和挑战。要素没有市场化,就是主要的体制性问题。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需要顶层设计。《意见》是中国发布的首份要素市场化配置文件,对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部署,可以说是抓住了体制性因素的关键,且不乏亮点。

  比如,土地要素市场化的亮点,是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的跨区域交易机制。交易机制的建立,既引进了土地定价的市场化机制,同时也为城市群发展摆脱土地供应不足、推进跨区域治理寻找到了新支点。劳动力要素市场化,则是探索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的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这有助于两大经济中心区域的人才流动,促进大湾区融合。

  诚然,要素市场化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同要素因其属性不同,见效期有长有短。相较而言,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成果可以率先获得。

  数据要素市场化,就是根据数据性质完善产权性质,旨在保护数据知识产权,培育数字经济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自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以大数据、5G为代表的“新基建”,已获得政策加持,成为保证经济复苏的核心战略产业。完善数据的产权性质,是“新基建”高速发展的制度基础之一。

  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最重要的就是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要素有了市场定价,成为标的,才能与商品和服务市场融合,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就是说,要素市场化改革,需要从要素价格市场化做起。这是《意见》强调的重点——全文就已明确提出:“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要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总体来看,在国际格局和市场秩序多变、复工复产处于关键时刻的当下,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既可补齐体制性短板,又可产生大量市场需求。但这个领域的改革不是只追求经济复苏和中短期经济利益,放之长远,最终目标是用改革红利为经济发展的优质化积攒能量。

【编辑:张楷欣】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