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探访河北坝上特困民众:挪出“穷窝”安居乐业

探访河北坝上特困民众:挪出“穷窝”安居乐业

2020年05月11日 14:4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社石家庄5月11日电 题:探访河北坝上特困民众:挪出“穷窝”安居乐业

  作者 黄歆尧

  “荒凉?破败?落后?似乎都不合适。想来想去脑海里蹦出两个字——凋敝。”河北省康保县县长魏红侠回忆起2014年底第一次来康保时看到的农村景象。在魏红侠看来,康保100多个贫困村“一方水土已不能养一方人”,最有效的脱贫方式就是易地扶贫搬迁,挪出“穷窝”到县城集中安置找机会。

  距离北京西北360公里的康保县,气候高寒干旱,属“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河北10个深度贫困县的“贫中之贫”。康保县每10个人就有3个人达到国家确定的贫困人口标准;2018年前,50%的行政村未通自来水,农村住房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土坯房。搬出穷山沟过上甜日子,曾是康保边远山区贫困民众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期望。

  2019年底,康保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110个自然村11766户29315名村民享受到“搬”出来的幸福生活。康保贫困人口由8.8万人减少到1468人,贫困发生率由36.04%下降至0.69%,达到贫困县摘帽标准。

  在河北省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怡安社区,52岁的贫困户张宪花像往常一样忙完工作,回到自家75平方米的新楼房……据魏红侠介绍,该社区共建设95栋小高层电梯楼,总建筑面积50.9万平方米,安置了20110人,并配套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俨然一座“新城”。

  两年前,张宪花一家还生活在距离县城35公里外的李家地镇忻家坊大队西滩村,祖祖辈辈住在破旧的土坯房里,九成耕地收种“靠天”,亩均效益不足百元(人民币,下同),仅能种出小麦、莜麦和土豆,“吃饱之外不敢奢望别的。一家人的生活简单而清贫”。

  “以前还担心搬出来不习惯,现在看来不仅住得好,还能在家门口工作增加收入。”张宪花说,之前家庭收入主要靠丈夫。搬迁后,小区给她安排了保洁工作,自己还在外兼职,月均收入2000多元,缓解了家庭压力,还能照顾老人、孩子。丈夫在附近的乾信牧业公司上班,一个月能收入4000元。一家的生活发生了质变。

  康保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实施“两区”同建,使得搬迁民众“住得好,能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解决‘住’的问题,让搬迁群众充分就业,从而脱贫过上幸福生活才是关键。”魏红侠说,康保将安置区建设在了县城和经济开发区之间,保障了搬迁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有效解决了脱贫后返贫的难题。康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还通过发展光伏扶贫、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方式解决贫困民众就业。

  “以前生活在山村里,没有固定收入。搬到这后,得知有适合自己的公益岗就报名了。每年工资6000元。”同样搬迁至怡安社区的申明星今年已68岁,他每天抽空在小区清理卫生,获得收益的同时还能改善大家的生活环境。在申明星看来,他的工作很有意义。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20日,河北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涉及7市35县的10.2万户30.2万搬迁民众全部实现搬迁安置。

  据介绍,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河北将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百日攻坚行动,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千方百计拓展就业岗位。鼓励全省规划建设的632个配套产业园区(项目)招用当地民众特别是贫困搬迁家庭人员,同时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鼓励搬迁民众通过创办网店、参与快递物流等方式创业就业。(完)

【编辑:孙静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