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北京中考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北斗三号等进入数学题

北京中考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北斗三号等进入数学题

2020年07月18日 05:25 来源:北京青年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北斗三号等进入中考数学题

  命题特点:注重考查主干知识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昨天下午,中考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北斗三号”等进入数学考题。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介绍,今年数学命题中充分考虑疫情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充分评估考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北京卷在试卷结构、题型分布、分数设置等方面保持稳定。试题设问方式易于学生入手,层次分明,适度综合,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本市数学试卷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之上,重点考查支撑学科体系的主干知识。

  同时试卷选素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到试题中,发挥试题的育人功能。如第2题,以“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升空”为背景,考查了科学记数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了解我国最新的科技发展成就。试题还关注实践能力,体现应用价值。如第16题,以“剧场购票”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数学试卷扩大试题选材范围,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如第25题,以“某小区厨余垃圾分出量”为背景,考查认识和理解统计图表,挖掘统计图表蕴含的信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灵活地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图表,进行统计推理,考查了数据分析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现场

  中考第一天 各考点考务工作有序平稳

  隔空拥抱加油 防疫服务暖心

  昨天,本市7.7万余名考生正式走进考场参加中考。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多个考点看到,不少送考的家长和老师们都身穿鲜艳的红衣、旗袍为考生们加油助威。同时,各考点做足防疫准备,让考生能够安心赴考。

  昨天上午7点半左右,在陈经纶中学考点校门口,穿着校服一路小跑入场的考生们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每一位考生经过中间地带,都与护栏外穿着红色旗袍的老师隔空击个掌。北青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这群学生是陈经纶中学初三(1)、(2)班的学生,女老师是他们的语文老师闵老师,特地穿红旗袍前来为学生送考。

  在北京第二中学分校考点外,身穿旗袍的隗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中考这几天夫妻二人将全程陪伴孩子,做好后勤保障。“所有考试用具都提前一天准备好,检查了好几遍,生怕有落下的。在出门前还给儿子带了两个备用口罩。”“来抱一个,好好考试,不要有压力,我们等你凯旋。”一位二中分考点外送考的家长在对女儿叮嘱的同时,不忘给女儿一个隔空大大的拥抱。

  今年中考期间防疫工作依然是重中之重,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中考考生人数比高考考生多,而且年龄偏小,所以中考考场防疫标准要参照高考。“大家保持一米间隔,不要拥挤。”在北京二中分校考点外,不时有考点负责人员到考点外提醒考生保持间距,并不断提醒家长在马路对面送考。考点外也挂起了“为了保证考生的健康,请大家保持一米距离”的牌子。考点周边也提前为考生和家长分别设置了中考学生存车处和中考车辆临时停放区,并在校门口周边拉起隔离护栏,保证同学们有序进入考点。

  十八中考点外,考生们也不像往年一样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复习、加油,而是排成两列,按顺序等待进校。昨天上午7点半,考生们在经过手部消毒、检查准考证、测温等进考点程序后准时进入考场。由于提前准备排队,不到10分钟考生们就有序进入学校。“今天入校前,考生和考务人员都要进行体温检测,合格后才可以进入考点。”据十八中教务主任田燕菊介绍,因为防疫需要,今年中考考场考生密度降低,每考场考生人数从30人减至20人,按要求每考区设置1至3个备用考点校,每考点校备用考场不少于3个。每个考点校增设1名由卫健部门安排的副主考,负责疫情防控常规工作和突发情况处置。

  “上午及下午考试前,都会对考场及考务室进行预防性消毒,每场考试开始前对考场、考务室开窗通风30分钟以上。第二天、第三天上午两场考试之间用酒精含量为75%的消毒湿纸巾对用过的课桌椅进行擦拭消毒,请考生安心应考。” 田燕菊老师说。

  温馨送考也成了今年中考送考的主旋律,由于北京已经进入主汛期,不少考点校还为考生准备了备用雨具。此外,北青报记者还从石景山八角街道了解到,在辖区内两所中学考点门口,社区工作人员、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民警、学校值守教师,以及街道综合执法组、综合行政执法队、安全生产检查队组成中考爱心“护考队”,为中考生保驾护航。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蒲长廷 林艳 刘婧

  摄影/本报记者 黑建军

【编辑:吉翔】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