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青海:“软弱涣散村”里四任“第一书记”交接脱贫接力棒

青海:“软弱涣散村”里四任“第一书记”交接脱贫接力棒

2020年10月13日 12:0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青海:“软弱涣散村”里四任“第一书记”交接脱贫接力棒
    图为黄南州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加才让在上李家村调研。(资料图)韩丽 供图

  中新网西宁10月13日电 题:青海:“软弱涣散村”里四任“第一书记”交接脱贫接力棒

  作者 韩丽 张添福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坎布拉镇上李家村,曾是出了名的软弱涣散村、贫困落后村、矛盾问题村!

  登上“软弱涣散黑名单”的上李家村,几年前,赶上了精准扶贫好时机——黄南州人大常委会党组积极响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号召,把派强派准“第一书记”作为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

  在坎布拉镇镇长马建民眼里,上李家村四任“第一书记”各有特色。

  村里第一任“第一书记”旦正才让面对接踵而来的诸多困难问题,他将大量精力放在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上,实现了精准识别“零上访”,为后续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图为上李家村四任“第一书记”与当地干部合影。(资料图)韩丽 供图
图为上李家村四任“第一书记”与当地干部合影。(资料图)韩丽 供图

  第二任“第一书记”徐喆,是选派的一名正县级干部。曾当过坎布拉镇党委书记的徐喆,开玩笑地说:“镇党委书记好当,‘第一书记’不好当啊!”

  第三任“第一书记”马继志分门别类整理和规范全村脱贫攻坚档案,带领村“两委”班子跑项目、谋发展,与大家伙同吃同住同劳动,逐渐由刚开始的陌生人变成了现在大伙儿都熟识的“村里人”。

  第四任“第一书记”杨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战“疫”与“攻坚”两手抓,脱贫工作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和国家验收。

图为上李家村四任“第一书记”合影。(资料图)韩丽 供图
图为上李家村四任“第一书记”合影。(资料图)韩丽 供图

  上李家村53岁的韩沙力海一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本人患有糖尿病,妻子患有腰间盘突出、肾炎、胆结石等疾病,一家7口日子举步维艰。

  在四任“第一书记”的帮扶下,韩沙力海一家把产业到户资金用于开拉面馆,两个儿子在浙江义乌干得风生水起。

  今年4月,韩沙力海住院花了14000元,自己只掏了900元。韩沙力海感恩好政策,“以前下雨出不了门,现在快递送上门;以前吃水窖,现在吃上自来水;以前信息不通,现在水电路网全覆盖……”

  “生活好不好脸色知道,干活多不多手掌知道,党的恩情深不深我们心里知道。”因病致贫的马忠武,患尿毒症做了6年的透析。他说,“赶上好政策,我的生命还在延续。”

  黄南州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加才让在上李家村调研时曾说,彻底革除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必须从教育抓起,“十年前的教育是今天的经济,今天的教育是十年后的经济,一个家庭宁可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接受教育。”

  2017年3月,记者到上李家村采访,震惊得是村里没有出过一名大学生。如今,在尖扎县教育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当地修建了达久滩小学,小学旁边新建了一所幼儿园。今年8月,另一所幼儿园又在上李家村开工建设。

  以“第一书记”马继志为例,他曾带领扶贫工作队员,深入辍学学生家中,苦口婆心,反复做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工作。最终,使80余名辍学学生重返校园,继续完成学业。

  2018年,村里史无前例走出了1名女大学生,今年又走出了5名。

  旦正才让驻村时,大家还在吃窖水,经常胀肚子的他开玩笑地说,走村串户助消化;徐喆在帮助村民改造危房时,他拿出1万元垫付给村民,让他们先修房;马继志轻描淡写地笑谈当年控辍保学时,背后有多少难怅与艰辛;杨苏谈起战“疫”与“攻坚”时,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着“几十天没回过家”的艰辛与成就。(完)

【编辑:苑菁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