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决胜2020】凭借精准扶贫“秘方”,陕西宁夏走出更稳脱贫路

【决胜2020】凭借精准扶贫“秘方”,陕西宁夏走出更稳脱贫路

2020年12月09日 13:4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12月9日电 题:凭借精准扶贫“秘方”,陕西宁夏走出更稳脱贫路

  作者 朱延静

  错落有致的村舍、忙忙碌碌的车间、情不自禁的笑容……这样的场景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大地上。近年来,陕西、宁夏等地凭借着针对自有短板打造的精准扶贫“秘方”,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脱贫之路。

  日前,“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陕西、宁夏多地,见证了当地群众如何一步步地将脱贫之路走得更深、更远、更稳。

  走更深——不忘大山深处的每一人

  几年前,陕西西乡碾子沟村村民李代华一家6口住在悬崖边的几间危房中,靠几亩土地勉强维持温饱。在镇上开展扶贫数据清查时,李代华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虽然眼有残疾,但李代华并没有怨天尤人。2016年,在村委会的帮扶下,李代华开始接触吊瓜种植,在自家的土地上种了5亩多吊瓜。后来,他又租了村里闲置的土地,种植面积扩大到如今的9.5亩。

李代华和女婿在吊瓜地劳作。朱延静 摄
李代华和女婿在吊瓜地劳作。朱延静 摄

  在国家补助9万元基础上,李代华自己出资10余万元,没过多久,一家人就搬进了两层三间的分散安置移民搬迁房。

  “每年种吊瓜能收入四五万块钱,再加上女儿和女婿在外面打工,也能赚四五万块钱,一家人年收入能达到十万左右。”谈起如今的收入,李代华很有底气。

  如今,李代华和老伴忙着种吊瓜、卖吊瓜子,收入也越来越多。他还买了辆摩托车,方便了自己每周五把在外面上学的孙女接回家,周末便成了老两口最享受的时光。

李代华(中)和老伴(左)、女婿(右)在新家前。朱延静 摄
李代华(中)和老伴(左)、女婿(右)在新家前。朱延静 摄

  在距离碾子沟村150多公里的宁陕县海棠园村,人们也已喜迁新居,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海棠园村处于秦岭南麓中段,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陕南山区村落。山岭纵横、沟壑交错,村里最高处和最低处的海拔相差了600多米。过去,村民上下山一趟需要一整天,早上家里来了客人,下山买酒再回家就要到晚上才能备好宴席,“朝至夕宴”成了过去海棠园村的真实写照。

如今的海棠园村。朱延静 摄
如今的海棠园村。朱延静 摄

  脱贫攻坚以来,海棠园村探索出了“支部+X+贫困户”模式,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大力发展生态水稻、糯玉米、中药材、养蜂和休闲旅游等产业,2019年村农民纯收入达12177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2027元。

  基础设施改善方面,海棠园村累计搬迁群众153户,先后硬化道路17公里,架设网络线路13公里。

  “小车开到家、网络随处刷、喝水院中接、用电就插卡。”海棠园村村民朗朗上口的这20个字,诠释着脱贫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不论是住在悬崖边上的李代华搬进新家,还是山沟沟里海棠园村村民如今的安居乐业,都印证着——“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不仅仅是口号,更是生动实践。

  走更远——不再搞“输血”式扶贫

  如何持续致富?这是巩固脱贫成果的一个必答题。

  陕西宁陕县八亩村,有着良好的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村民在扶贫政策帮扶下,走出了“山上建景区、山中建园区、山下建社区”的脱贫模式。

八亩村。朱延静 摄
八亩村。朱延静 摄

  山上的景区年接待游客可达10余万人次;山中的园区设中蜂养殖基地、经济林果采摘园、生猪养殖基地等;山下的社区,村民不仅可以“安居”,家门口还有社区工厂让他们“乐业”,“楼上居住、楼下务工”,实现了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同样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的,还有宁夏西吉县张堡塬村的村民。

  当地利用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等优势,大力发展芹菜、胡萝卜、西兰花、甘蓝、菜心等冷凉蔬菜产业,种植面积已超过14万亩。蔬菜基地帮助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已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优势特色产业,在园区稳定务工的农户年收入可达3、4万元。

张堡塬村西芹蔬菜大棚。朱延静 摄
张堡塬村西芹蔬菜大棚。朱延静 摄

  “在这里就业能方便照顾家人,而且每个月还能赚到3000元,真的感谢扶贫政策带给我的机会。”正在蔬菜大棚采收西芹的村民苏梅说道。

  现在,苏梅和丈夫还有3个孩子住在102平的房子里,她在蔬菜基地务工,丈夫在园区外务工,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今年,苏梅还成了村里为数不多拿到驾照的女性。她说,有时候下雨、下雪路上不好走,自己就会开车来上班。生活现在过得越来越好,打心眼里觉得开心。

  不论是八亩村的村民,还是苏梅一家人,“地利”是他们的致富密码,当地所发展的产业项目依托的是优势资源,扶贫政策以优势“造血”,让村民的脱贫致富之路能够越走越远。

  走更稳——不让贫穷“卷土重来”

  村民脱贫了、致富了,但村干部并没有松懈。让每一个人都不返贫,让扶贫政策走更稳,正是他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在宁夏盐池县,当地依托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建立了脱贫攻坚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将全县2009个自然单元划入1011个基础网格。网格员每月入户采集农户收入等数据。截至目前,预警系统已将全县1.1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3.7万余户非建档立卡户的基本信息全部录入。

网格员在演示脱贫攻坚动态监测预警系统。朱延静 摄
网格员在演示脱贫攻坚动态监测预警系统。朱延静 摄

  “我们有个手机APP,如果哪个村民遇到困难了,相应的栏目就会显示为黄色的警示状态,这样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防止村民再因此返贫。”村里的一名网格员现场边演示APP的操作方法边说道。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及时查缺补漏防返贫,既让脱贫成果得以巩固,也让村干部们从琐事中脱离出来,有更多精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让村民们在致富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脱贫攻坚工作走得进县城、也钻得进山沟,无论是宁夏的防返贫动态监测预警系统,还是陕西的“不落一人”式搬迁扶贫,无不展现了“万众一心奔小康”的行动和决心。(完)

【编辑:张燕玲】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