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联合国社区”里的新年愿望清单:寄温情 见信心

“联合国社区”里的新年愿望清单:寄温情 见信心

2021年02月15日 16:3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联合国社区”里的新年愿望清单:寄温情见信心
    巴达参加鸡鸣山社区组织的“中国年”活动,体验制作大红灯笼。 奚金燕 摄

  (新春走基层)“联合国社区”里的新年愿望清单:寄温情 见信心

  中新网义乌2月15日电(记者 奚金燕)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阿富汗姑娘丽娜新学的一句中国诗词。她用这句话形容自己在浙江义乌鸡鸣山社区的这一年。

  鸡鸣山社区因靠近义乌国际商贸城,吸引了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1380多名境外人员居住,被称为“联合国社区”。今年受疫情影响,有300多名外国居民留在义乌“就地过年”。

  16岁的丽娜是其中一员。丽娜四年前跟随做生意的父母来到义乌。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融入,丽娜说,在这里就像生活在自己家乡一样自在。

  往年趁着中国春节,父母都会带她回阿富汗,年后再回到义乌。疫情背景下,丽娜记得清楚,在去年3月回到义乌后居家隔离的那段日子,社区的暖心服务让他们安心不少,“有问题社区都会上门解决,在这里没有人拿我们当‘外’人。”

  外国居民和本地居民们化“疫情”为“义情”,为庚子年画上了温暖的句号。新的一年,新的愿望也在“发酵”。

  丽娜说,这次疫情让她坚定了学习中医文化的信念。丽娜热爱中国文化,不仅喜欢剪纸、刺绣等中国传统技艺,对中医文化也有着浓厚的兴趣,“疫情期间,中医发挥了很大作用。我希望学成之后可以回阿富汗,帮助更多的人。”

  来自也门的小伙巴达也有自己的“新年愿望”——找一个中国媳妇。这并非心血来潮,巴达说,经过此次疫情,他想真正在中国扎下根。

  事实上,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巴达也曾有过担忧。

  巴达在义乌生活了3年,白天经营自己的外贸公司,晚上学习中文。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巴达每天都会接到父母的电话,“催我赶紧买机票回去,我说相信中国政府能把疫情控制好。而且中国人讲究义气,我要留下帮助他们。”

  在2020年初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会英文、阿拉伯语、俄语的巴达主动“请战”,和其他来自15个国家的39位外国人加入了社区保卫战。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鸡鸣山社区实行封闭管理。凛凛寒风中,巴达每天从下午4点开始站岗,负责出入口检查登记、身份核实和体温监测,一直坚持到深夜12点,至少8个小时以上,不要报酬。空闲时候,巴达还帮助社区居民采购物资、送货上门。

  “当初留下来是对的。”巴达说,随着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各行各业快速重启,他的玩具出口生意不降反升。

  “父母现在很放心我在这边。”巴达说,比起生意,他最大的收获是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的温暖,对中国经济更加充满信心。他准备把更多资金和精力投入中国市场。

  这场疫情,也让不少外国夫妻相隔异国。这一年,对来自也门的傲山来说,唯一的遗憾就是无法与远在埃及的妻女团聚,但他每天都会通过视频通话,介绍中国的抗疫经验,“我让他们不要随便出门,出门也要戴好口罩。”

  傲山计划,等境外疫情好转,就把妻女接到义乌,全家在义乌开一个餐馆,一起奔赴更好的未来。(完)

【编辑:孙静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