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揭开尘封82年的天津“狼牙山壮士”

揭开尘封82年的天津“狼牙山壮士”

2022年04月05日 15:10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尘封82年的天津蓟州“莲花峰七壮士”故事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天津4月5日电 题:揭开尘封82年的天津“狼牙山壮士”

  作者:杨子炀 王在御

  1941年秋,在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上,有5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部队阻击日寇,最后战斗到弹尽粮绝跳崖殉国,成为家喻户晓的“狼牙山五壮士”。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比这一英雄壮举还早一年多的1940年夏天,在天津市蓟州盘山抗日革命根据地——犬牙交错、险峻峭拔的莲花峰上,也发生过类似“狼牙山五壮士”的“盘山莲花峰七壮士”的悲壮故事。盘山莲花峰上,冀东八路军7位英勇不屈的抗日战士,为阻击日寇舍生跳崖,这个英勇悲壮的故事,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

  清明节假期,记者来到蓟州区想寻访当年“盘山七壮士”的英雄故事。我们见到了中共天津市蓟州区委党校副校长、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闫明。刘主任为我们介绍了七壮士英勇跳崖的感人事迹:“当时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包森,率一支刚刚会合的八路军部队,来到盘山东北部深山里的梁庄子(现梁后庄,下同)进行休整,当地日伪军得知此消息后对我军展开‘围剿’攻势。为了掩护部队顺利从深山中撤离,警卫班班长马占东自告奋勇,带领六名警卫班战士埋伏在莲花峰,随即与日伪军展开游击战;待弹尽粮绝后,不愿被俘,七名壮士英勇跳崖,最后仅班长马占东一人生还。”

盘山革命纪念馆中陈列的马占东照片 王在御 摄

  当时七名壮士借助有利地形,利用密集火力将敌人吸引到莲花峰上,他们一边后退一边诱导,直到将敌人引到峰顶。子弹打光就用手榴弹,手榴弹扔完就拿起石头砸,直到山穷水尽。

  当源源不断的敌人向莲花峰发起进攻时,七位壮士宁死不屈,纵身一跃跳下了莲花峰。只有班长马占东因挂在树枝上,随后被当地村民相救才得以幸存。

  马占东原名张正顺,1919年生于蓟州瓦岔庄,参加八路军以后化名马占东。马占东从冀东暴动以后跟随包森副司令员担任战士、警卫员、班长,参加了开辟盘山抗日根据地的许多战斗。刘阎明主任说:“马占东伤好后转到另一个部队,继续战斗,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直到2002年马占东病故时,无人知晓他便是盘山莲花峰七壮士之一。”

盘山革命纪念馆中陈列的“莲花峰七壮士油画” 王在御 摄
盘山革命纪念馆中陈列的“莲花峰七壮士油画” 王在御 摄

  七位壮士的英勇事迹被当时十三团营教导员王文(后晋升为少将)得知后,记录并简短报道刊登在十三团内部的《生活报》上。这是此事最早的报刊记录。

  著名军旅作家刘大为当时正在十三团当宣传干事兼《生活报》编辑。包森副司令员在1942年光荣牺牲之前,多次向刘大为交代任务,要他深入细致地采写莲花峰七勇士的英勇事迹。直到2002年有媒体报道了马占东去世及其相关事迹,年近80岁高龄的刘大为才得知他就是七壮士之一。随后刘大为用生命最后的时间,根据马占东的相关资料,为莲花峰七壮士整理并撰写了一篇报道,完成了他最后的任务。

  “马占东在世时,每年的清明节,他总会摆上六副碗筷和六个杯子,杯中都斟满了白酒,然后一个人默默地喝……”子女们问他为啥,他也不说话。瓦岔庄村主任朱铁山告诉记者,马占东的事迹,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知道,老人们也会给年轻人讲诉。

  瓦岔庄村北,一个土丘上的一座普通土坟,就是战斗了一生的英雄马占东的长眠之地。从这里北望,马占东和其他六名壮士战斗过的圣地莲花峰巍巍耸立,他在这里长眠,同生前的战友、首长遥遥相望,得到永生。(完)

【编辑:苏亦瑜】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