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8万多株古树名木“老有所养” 留住乡愁记忆

分享到:

广东8万多株古树名木“老有所养” 留住乡愁记忆

2022年08月19日 15: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新社惠州8月19日电 题:广东8万多株古树名木“老有所养” 留住乡愁记忆

  中新社记者 程景伟

  日前,中新社记者在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地派镇渡头村看到,一株古秋枫树冠如伞、直上云霄,其根部还与旁边的龙眼树连根生长,和周边10多株树木共同形成了古树群落,颇为壮观。悬挂在树干上的牌子显示,这株古秋枫树龄超过660年,被定为一级古树。

  这株秋枫树的高老枝上还“缠绵”共生着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美花石斛”。据村民介绍,每年的4月至5月,“美花石斛”就会开花,非常好看,很多外地游客也会前来观赏。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毕可可正带着团队对古秋枫进行“健康诊断”。毕可可说:“目前这棵古秋枫长势中等偏下,我们正检查是否存在树洞、白蚁,也会对土壤进行采样检测,从而得出复壮的方案。”

  惠州市已对全市1万多株重点保护树木进行挂牌保护,在广东省率先建立古树名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古树名木进行定期体检。惠州市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巫剑强称,自2020年以来,该市对47株濒危古树进行抢救复壮;今年又筹集资金在全市筛选30株濒危衰弱古树,采取清理寄生物、树洞修补、病虫害防治、改良土壤等措施。

  作为广东古树名木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惠州努力让古树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广东深情守护古树名木的缩影之一。广东省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四级调研员邢益显表示,近年来,广东通过普查建档和挂牌保护、管养和抢救复壮、绿美古树乡村建设、完善保护管理制度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形成了自觉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

  广东省林业局近年来积极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制度建设,要求各地严格落实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避让古树名木,非政策规定特殊情况不得迁移。涉及树木迁移、砍伐的情况,必须充分征求专家、公众的意见,依法从严审批、从严监管。

  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还被纳入“2022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范围。今年年初广东再次部署开展古树名木资源补充调查。据广东省林业局最新数据,已新发现古树名木5331株。目前,全省共有古树名木81726株,古树群917个。

  广东省林业局将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古树名木档案更新工作,全面摸清古树名木资源分布情况,健全古树名木图文档案和电子信息数据库;实施一级古树和名木视频监控工程,对全省重点保护古树名木进行健康诊断和监测,对全省重要古树名木中的衰弱株与濒危株开展抢救复壮。

  为了充分展示古树群落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推动挖掘讲好古树名木背后的传说故事,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广东省林业局今年6月启动“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评选活动。近日,共有33片古树群落在专家评审中脱颖而出,目前网络投票环节正在进行中。

  一株古树,就是一个生态“活化石”。从植物生态角度看,古树名木作为珍贵、珍稀和濒危植物,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人文角度而言,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承载着人们魂牵梦萦的乡愁记忆。

  广东近年来把古树名木保护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绿美古树乡村建设,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在惠州龙门县地派镇渡头村,当地以古秋枫树为核心建成古树公园,与客家围屋、清代炮楼等建筑相得益彰。大树下,老人乘凉、孩童嬉戏,昔日渐行渐远的乡愁记忆似乎又回到了眼前。(完)

【编辑:田博群】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