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翁开网店定做胸罩 大小形状看一眼就行(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九旬翁开网店定做胸罩 大小形状看一眼就行(图)
2009年03月05日 11:03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老冉和年轻人交流还有些障碍
90岁的老冉,重操剪刀“杀”到了网上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上世纪40年代,逃难、轰炸和饥饿笼罩着成都城,当年的小冉在这儿学会了裁剪的核心技术,用一把多才的刀,赢得了一个19岁姑娘的芳心。

  冉裁缝的名气,也离不开他那双“透视眼”。“来铺子上做胸罩的客人,我基本都不用尺子量,大小形状,打眼一看就八九不离十,做好了保管她喊舒服。”

  成都东郊的一套拆迁房里,一小束泛白的阳光,射进积灰的阳台,把玻璃上“定做”和“胸罩”4个字分成两半。倒春寒,依旧冷。老冉须发俱黑,目光如电,静立窗前。看着木柜上那一排刀,红色的锈斑挤占了刀锋,上面还覆盖了一层淡淡的灰。今天,他又要动刀了。

  刀,是剪刀。老冉90岁。因为两个年轻人的闯入,老冉决定重操旧业,定做胸罩,并去电脑里吆喝着卖。这个沉寂多年的家和一门手艺被重新激活。

  春熙路,小生剪爱

  一把多才的刀,赢得了一个19岁姑娘的芳心

  老冉现在琢磨的,是两个小青年说的贴吧和网店。来自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的两个大学生正和老冉开“研讨会”,面前桌子上堆满了大小各异的胸罩,刘宇和刘梅都是学艺术设计的高材生,他们要把老冉的手艺挂到网上去。

  站在电脑里吆喝自己的冉氏手工胸罩,该是什么样子?据说,这样就能让全国只要喜欢的人都戴上他做的胸罩,还可以挣很多酒钱,或许还可以找到自己的徒弟。想到这些,老冉就一脸的笑。

  昨日还是冷,老冉家的客厅依旧昏暗,白天不开灯可以节约电费。老冉品着一小杯散装白酒,慢悠悠地清掏着卡在上下门牙间的半颗花生,回味着80年的往事。冉家店、春熙路、商业场,单刀赴会、裁子佳人、隔衣看胸……

  1920年的四川,兵荒马乱。那年,冉玉生(老冉)降临在四川遂宁的冉家店。冉父以家为店开起驿站,供经过这个重要古交通要道上的商人邮差歇脚住宿。连年不断的战争,阻隔了交通,也打垮了脆弱的小商业。“饥荒饿不死手艺人!”15岁,当年的小冉被父亲安排到成都坝子闯社会学手艺。

  时年的成都,皇城仍然高耸。在繁华的春熙路上,小冉当起了裁缝学徒。逃难、警报、轰炸和饥饿笼罩着40年代的成都城。但这些没有影响到一个好学的人,很快,聪明的冉玉生就通过偷学和观察,掌握了师傅们裁剪的核心技术。一块刀片可以划开几十上百层的布料,一把剪刀可以剪出各种胸罩和内衣。春熙路上有把刀,那就是小冉家刀。

  一把多才的刀,赢得了一个19岁姑娘的芳心。她就是当年春熙路上有名的餐馆一枝花,美女王慧英。“后来她才透露,看上的是这门手艺,我长得帅,刀酷,都不能当饭吃。”裁子佳人,刀无情,针有意。两人一个愿裁一个爱打,冉家胸罩逐渐开始叫响成都,走向四川和全国。小冉,也成为红遍成都的三大名裁之一。

  万年场,老夫封刀

  “来铺子上的客人,大小形状,打眼一看就行”

  灰尘覆盖了窗前的剪刀、缝纫机和老伴的照片,但无法尘封那段风光浪漫的岁月。老冉的话中,透着荣光也含着悲凉。

  从春熙路到商业场,再到成都正通顺街的双门面作坊,冉玉生的手工胸罩开始在当时的上流社会和普通市民中流行。“商业场附近的悦来戏园和后来的歌舞团都有不少的女演员来定做,说是穿我做的胸罩,跳起舞来不会乱跑。”

  冉裁缝的名气,靠的是一把出神入化的刀,也离不开他那双“透视眼”。“除了冬季,其他时候来铺子上做胸罩的客人,我基本都不用尺子量,大小形状,打眼一看就八九不离十,做好了保管她喊舒服。”

  商业场改造开始后,老冉的作坊就开始在成都城区不断换地方。随着铺子一步步远离中心城区,名气也逐渐淡去,当年的小冉也逐渐变成了老冉。1994年,作坊最后落脚在成都联合小区万兴路1号大院的单元楼里,以家带店的形式,维持着不成气候的生意。靠着儿女给的钱,老冉和老伴开始简单的生活。

  2008年4月,89岁的冉大爷哼着川戏,和86岁的冉婆婆再度联手,一人裁剪一人打,帮联合小区里26岁的客人做了一个卖价20元的“6寸胸罩”。那是他们的绝唱。6月,冉婆婆病逝,只留下一台用了近50年的上海产“飞人”牌缝纫机。

  没有“打工”,老冉封刀。

  网店里,复发少年狂

  “我只懂A、B杯啊!”刘梅看到大爷一脸茫然

  冉大爷有三大心病:守着富手艺受穷,担心时间久了没人知道这门手艺,怕“打翻天印”至今还没有徒弟。为此,这么多年他都没放弃锻炼,年轻时每天洗冷水澡;现在是一个小时的围绕沙河散步,每天3次。“儿子不如老子!”大儿子看起来不过60来岁,外来的客人经常把父子俩搞反。身体比儿子还好,眼睛依旧“瞟一眼就能定尺寸”,冉大爷还是当年的大裁缝。

  “我们不要任何报酬协助你,把你的冉家手工胸罩卖到网上去!”得知冉大爷情况的刘宇和刘梅,昨日来到冉家。刘宇大学即将毕业,有时间;父亲是开皮鞋厂的,懂得手工制作和营销。刘梅是刘宇请来协助的,涉及胸罩知识,女同学交流方便。

  傍晚,大爷在桌子上堆起一大摞成品胸罩,都是样品。大爷说:“从4寸到8寸的都有,你看这做工!”“我只懂A杯、B杯啊!”说完这话的刘梅,看到大爷一脸茫然。传统的尺寸和现代的“杯标准”成为老少两代人的第一道难题。“就是从最小到最大嘛,简单,下来慢慢换算。”3人和冉大爷的幺儿媳周大姐一起细化即将开始的工作。周大姐当“打工”,两个同学负责把信息上传贴吧并建起一个网店。“25-80元一个,纯棉面料环保,手工制作个性,对于一大一小或单边的客户更是长项。”这是他们初步的网络宣传词。

  今天,冉大爷的网店就将开张。封面照片就是那双可以透物的冉氏眼睛和那把刀,透着90年岁月风霜都洗不去的手艺人的孤傲。 (王长久)

【编辑:朱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