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安新县镇政府伪造村民同意占地决议书(图)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河北安新县镇政府伪造村民同意占地决议书(图)
2009年04月01日 12:40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月25日下午,河北安新县大王镇张六村村民站在推土机前面,反对防洪堤工程非法征地。本报记者 孙旭阳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核心提示

  “人均减少一分地,祖祖辈辈都受益”,这是河北安新县征地中的一句动迁口号。

  4年前,这个白洋淀区的小城开建防洪大堤;4年后,水利局的挖土机和百余占地农民僵持在麦田里。

  让他们争执四年的是,当地政府一直拿不出合法的征地手续。而政府的解释是,防洪堤是“民心工程”,可以“边施工边办手续”。

  与此同时,在几近干涸的白洋淀区建设防洪堤的必要性,也成为民间争论的焦点。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当地政府“偷梁换柱”伪造村民同意占地的决议书,并采取株连方式动迁,引起群众不满。

  郑文柱觉得自己被骗了:明明是会议签到,怎么成了占地方案通过的签字了?

  这位河北安新大王镇张六村的村民代表,去年10月10日,参加镇里组织的防洪堤占地讨论会议,因不满补偿成为主要的反对者。

  安新位于白洋淀畔,是传统的滞洪区。按照县政府的说法,对张六村征地,是为了扩建县城防洪堤。

  而村民们质疑,这项“民心工程”却拿不出合法的征地手续。

  3月24日,双方冲突升级,四辆受雇于县水利局的推土机驶向麦田,一百多村民围过来。

  拖延的防洪堤工期

  2003年立项、2005年开工的工程,曾因征地困难变更部分线路

  村民们听说建防洪堤要征地,是4年前的事情了。

  2005年年底,张六村300多户都收到了一张彩色宣传画,上面写着“人均减少一分地,祖祖辈辈都受益”。

  据张六村村支书张立柱回忆,这些画是当年驻村的大王镇镇干部带给村里的。

  为了防洪堤项目,安新县水利局局长齐海清说,他已折腾了多年。

  2003年7月,河北省发改委批准了保定市计委关于安新县防洪堤的实施方案,设定的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项目拟定总投资3288万元中,中央投资2630元,地方配套658万元。

  保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文件显示,安新县防洪堤的首批投资计划于2005年3月下达之后开工,但“工程进度严重滞后。”

  2006年8月,安新县水利局以征地难为由,请示保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对防洪堤工程进行变更,绕开征地困难的南六村,向北经由张六村和中六村之间穿过,总长7237米,比原线路增加576米。随后工程总投资追加至5133.6万元。

  去年9月25日,保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下文至安新县水利局,批评安新县三年多来一直拖延工期,要求在2008年底前按质按量完工,于2009年2月底准备好竣工验收材料。

  “2008年年底的竣工日期显然没有完成,这让我们压力很大。”齐海清说,目前已经修了一半大堤,上级定下的最新的竣工日期是今年汛期7月份之前,如果再完成不了,他7年的水利局长生涯,可能就此终结。

  同时,大王镇的镇领导也被要求全力配合水利局的工作。镇长和镇党委书记都表示,他们已经很多天不能好好睡觉了,想到还有村民阻止征地,“心就像火烧一样。”

  未办好的征地手续

  防洪堤工程预计占用张六村基本农田约187亩,按相关规定须报国务院批准  

  “让他们拿出征地手续,什么民心工程,我看是不得民心。”3月25日,说起防洪堤工程,朱福来左手夹烟,右手用力挥动。

  他是村里反对征地的带头人之一。前一天下午的冲突,朱福来并未在场。当时,他正和同伴在北京准备上访。

  建防洪堤需要征地,不过,村民们想看的征地手续,一直没有出现。

  在安新县水利局的前期评估书中显示,防洪堤工程共占用安新县土地517亩,预计占用张六村的土地210亩,其中基本农田约187亩。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相关规定,除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和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以外,其他非农业建设一律不得占用基本农田。确需占用基本农田并符合法律规定,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征用土地的,必须按法定程序报国务院批准。

  3月26日,齐海清承认,目前,征地手续并未办好,“这是土地部门的工作”。

  而安新县国土局地政股股长朱为民透露,征地审批的手续十分繁琐,像防洪堤这样的公益工程,可以一边建设一边审批,“没有明文规定,领导们都是这样领会的”。

  该局用地股股长马增强说,安新县防洪堤的用地手续,即“一书四方案”(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征地方案、补充耕地方案、供地方案),因“征地方案”一直没有办好,而无法呈送。

【编辑:吴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