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广东高州传统缅茄雕手工艺濒临失传——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通讯:广东高州传统缅茄雕手工艺濒临失传
2009年04月12日 21: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茂名四月十二日电 题:广东高州传统缅茄雕手工艺濒临失传

  作者 梁盛 周燕红 朱俊蓉

  一棵在广东高州生长了近五百年的缅茄树,一直以“中土无双”的地位,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当地缅茄雕刻工艺的细致入微、形象生动,从清朝开始已被世人公认。然而,这种曾给人维妙维俏享受的茄雕传统手工艺,如今已濒临失传。

  缅茄树原产缅甸,明代万历年间从缅甸传入中国,因其种子十分坚硬且有蜡质,不易发芽,极难繁殖。高州西岸的缅茄树已具四百八十多年历史,所结的种子质优腊头大,成为缅茄珍稀树种。

  缅茄种子的蜡蒂可精雕细刻成工艺品。在明代,高州的民间艺人就开始利用缅茄种子雕刻成艺术品。他们将缅茄蜡蒂顶部切平,雕刻各种图章,同时在其立面周围雕上山水亭阁、十二生肖等精美图案。雕像手法多为浮雕与镂雕,留取蜡蒂顶部作刻章之用。

  高州独特的茄雕艺术,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因为它的珍贵和相传有驱邪纳福之效,历来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人们多喜爱用茄雕作为礼品或作佩件。

  到了清朝,高州茄雕工艺达到最高的境界,雕工细致入微、写实、形象生动。新中国成立后,茄雕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它们以精雕细刻、造型美观、小巧玲珑、别具一格而被视为工艺美术的佳品,饮誉海内外。一九五七年,高州缅茄雕刻工艺品更获得“国家礼品”奖,曾多次作为礼品送给国外客人。

  据高州文化部门负责人介绍,如今,市面上已有许多用机制加工的茄雕,但粗制滥造,不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由于茄雕手工工序繁杂,技艺要求甚高,学习这一手艺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且专门从事茄雕的艺人收入不稳定,很难靠这笔收入养家糊口,所以一般年轻人都不想学,濒临失传。

  对此,当地目前唯一一位以此为生的民间茄雕艺人苏文光老师傅说:“茄雕品种的选料、制用、布局、技术、工序、刀法、技巧等都非常讲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茄雕这一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让其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完)

【编辑:巫峰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