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淮河“第一闸” 农民安心忙夏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千里淮河“第一闸” 农民安心忙夏收
2009年06月02日 00: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阜南六月一日电 题:千里淮河“第一闸”农民安心忙夏收

  中新社记者 顾立军 吴兰

  六月一日,淮河岸上,王家坝闸边,农家妇女狄大娘正在翻晒刚从田间收回的麦子。

  王家坝闸,是淮河干流蒙洼蓄洪区控制进洪闸。兴建于一九五三年,改建于二00三年,总宽一百一十八米。其建成至今,已有十二个年份十五次开闸蓄洪,对有效地削减淮河洪峰,减轻淮河防洪压力起到关键的决定作用。为此,王家坝闸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水位被誉为淮河防汛的“晴雨表”及“风向标”,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九九一年五月,正当小麦丰收时节,一场空前的洪水让麦子颗粒无收,至今狄大娘对此还记忆犹新。二00九年,又是一个丰收的五月,中新社记者来到王家坝。看到的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忙碌收麦的场景。

  不用担心洪水来袭,此间农民安心忙着夏收。走到王家坝保庄圩,看到圩内有老人在扬麦、晒麦。记者遇到了年近七旬的马德仁。这位看上去年轻的老人说,“现在农民有了定心丸,不管是丰年还是欠年,都不用担心,人过得也称心舒坦。”

  记者问“称心、舒坦在哪里呢”,马德仁回答说,“首先不用交皇粮国税了,国家还给补贴”,马德仁继续掰着手指头数着说,“我现在住的保庄圩房子也是政府免费提供给‘五保户’的,不用担心洪水。”

  他说,“二00七年大水的时候,生活没有受到水灾的影响,温家宝总理还来看望了我们几个‘五保户’,总理的‘给农民最实在的补贴’让我感到很温暖。” 

  马德仁所住的王家坝镇保庄圩,是当地用来安置蓄洪转移及堤防加固拆迁的农户,其道路绿化、供排水、公园等配套完善,并逐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比如我来说,作为‘五保户’,政府每年还给我发一千两百元”,说着,马德仁从抽屉里找出“安徽农村合作金融”字样的存折。记者发现,该存折开户机构为阜南县王家坝信用社,开户于二00七年六月。打印的账单上有“粮补”、“抚恤”、“综补”、“蓄洪补”、“特困”等项目。马德仁说,这个账单明明白白的,根本不用担心,也没有必要担心。憨厚的他,咧嘴笑了。

  说到今年的夏粮丰收,这位庄稼汉说,经过三天左右的抢收,目前王家坝镇的麦子基本都收割完毕。受今年年初的干旱影响,麦子收成会略有下降。王家坝库内的一些麦子因扬花期时遇到大雨,亩产下降。

  在王家坝镇的邻乡龙王乡和胜村,记者遇到正在收割的安徽涡阳县的农机手邱长峰。他说,作为农机手已四年多了,每年从南到北抢收麦田五百亩以上,今年估计也是如此,但是从他收割的麦田来看,今年比去年单产略有下降。麦田主人王姓妇女应声道,今年的麦子产量的确比去年要少点。

  记者在王家坝镇所在的阜南县采访了解到,部分小麦的单产略低于去年,但因小麦高产攻关田预产超过去年,与小麦种植面积较去年有所增加,该县对二十九个乡镇小麦良补区的测产统计显示,预计平均亩产四百八十余公斤、总产约四十八点九万吨,比去年增产百分之五点五,总产丰收在望。

【编辑:张哉麟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