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七成嫌犯作案前月收入低于千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调查:七成嫌犯作案前月收入低于千元
2009年07月07日 13:41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今年新增的9374名刑拘人员中,无业失业人员参与犯罪的共2457人,占新增刑拘人员总量的26.21%,较去年底5%的比例,有了明显增加。同时,根据对1234名新增犯罪人员的抽样调查,作案前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甚至无固定收入的人员占71%,反映作案动机为谋财维持生计的占67.83%。

  在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失业和无业人群增多是否会造成社会治安状况恶化?昨日,深圳市公安局通报的数据证实,今年上半年,深圳全市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拉人上车和绑架等恶性犯罪持续高发,盗抢和诈骗案件明显上升,无业和失业人员成为犯罪的主要增量因素,而作案的动机大部分为谋财维持生计。为此,深圳警方采取了包括重点区域整治和“打击拉抢”专项行动等一系列措施,成功遏制了恶性犯罪的上升势头,并逮捕人员超万人。

  无业失业人员在深犯罪增多

  在昨日的通气会上,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长申少保介绍称,上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深圳市无业和失业人数增多,社会治安压力比较大。今年3月份后,刑事警情快速上升,其中拉人上车抢劫、入室盗抢、绑架等几类恶性犯罪反弹幅度很大,进入4月份后明显高发。以绑架为例,这类警情一季度为月均44起,但4月份前20天就有52起,上升势头明显;又如拉人上车抢劫警情,4月8日到20日的两周内,全市就发生20起。此外,“黄赌毒”违法犯罪活动以及抢夺、盗窃类警情明显上升,申少保表示,这类案件的多发,反映出参与“简单型”违法犯罪的群体有扩大趋势,如果不加以重视,大量轻微违法人员就有可能向暴力犯罪转化,进一步加大全市的治安压力。

  据了解,诈骗犯罪的迅速增多也是上半年治安状况的一个典型特征,警方统计显示,上半年,全市共接报短信诈骗报警132159起,其他诈骗报警22266起,受理的各类诈骗警情同比上升了28.87%。除传统的迷信诈骗、拾物平分诈骗、落难求助诈骗等持续发生外,犯罪分子利用手机、固定电话、互联网发布中奖、退税、欠费、购物等虚假信息进行诈骗持续高发,犯罪手法不断翻新。

  在对上半年抓获的犯罪人员构成进行分析后,申少保表示,参与犯罪的主体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无业或失业的人员成为犯罪的主要增量因素。他介绍称,在今年新增的9374名刑拘人员中,无业失业人员参与犯罪的共2457人,占新增刑拘人员总量的26.21%,较去年底5%的比例,有了明显增加。同时,根据对1234名新增犯罪人员的抽样调查,作案前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甚至无固定收入的人员占71%,反映作案动机为谋财维持生计的占67.83%。“这说明,上半年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迫使一部分无业人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申少保说。

  逮捕犯罪嫌疑人数比增4.1%

  申少保称,面对金融危机造成的社会治安管理压力,深圳警方提前应对,采取了各种积极措施。从今年年初开始,由深圳各基层政府牵头,深圳警方联手综治、文化、工商等多个部门,对全市17个治安情况复杂的街道、社区进行了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打掉了一大批为害一方的黑恶势力,使这些区域的治安面貌得到改观,提升了综合竞争实力。

  申少保表示,由于深圳属于口岸城市,且经济发达程度高,“黄赌毒”犯罪情况严重。为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减少“黄赌毒”可能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发生,上半年,警方共查处“黄赌毒”案件2939起,抓获涉案人员5673人,刑事拘留690人,行政拘留3781人,收容教育94人,劳动教养17人,强制隔离戒毒446人。

  此外,警方还抽调专门警力,对电话诈骗、短信诈骗、网络诈骗、信用卡诈骗等犯罪活动进行严厉打击,打掉了一批诈骗团伙,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交车、地铁上及沿线的盗抢犯罪,警方开展有针对性的打击,共打掉抢劫、扒窃等犯罪团伙179个,予以行政拘留以上处罚2059人次。针对泥头车违法严重造成多起恶性交通事故的情况,交警部门开展了泥头车专项整治及针对酒后驾驶、故意遮挡或污损号牌等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上半年全市交通事故数、死亡数、受伤数、直接经济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了20.4%、5.5%、29.9%、16.3%。

  据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市110报警服务台共接报各类警情2747810起,同比下降13.75%;但接报刑事警情248647起,同比上升4.53%。与此同时,警方的打击效能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共逮捕犯罪嫌疑人10065人,同比上升4.1%。(记者/杨磊通讯员/张鲲)

【编辑:吴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