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砸车护斑马线:"我就是要引起轰动效应"——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古稀老人砸车护斑马线:"我就是要引起轰动效应"
2009年07月12日 09:17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老人挥砖砸向违章车辆。李桐叶 摄 (兰州晨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为守护斑马线,一位年逾古稀的退休教师,在所住小区门前人行横道上,不到4小时连砸14辆闯红灯的违章车。这一近日发生在兰州的极端行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古稀老人斑马线怒砸14辆违章车

  看着眼前戴着一副厚重眼镜、头发雪白的文弱老人,记者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7月9日晚在兰州金港城小区门前斑马线上砸车“一夜成名”的那位老人。

  “车确实是我砸的,不过没有报纸说得那么多,我数的是14辆。”老人说,“但当时因闯红灯被拦下的车确有30辆左右,还有人响应我,有同我一起砸的,也有给我找石头、递水的。”

  砸车老人今年已74岁,退休前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有一儿一女,生活安逸,爱好广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现在的主要爱好就是到小区正对面的百合公园放风筝。

  从金港城小区到百合公园,要过南滨河路,这是兰州市车辆较多、车速较快的一条主干道。老人砸车事件就发生在小区居民过这条主干道的斑马线上。

  砸车全过程目击者张军、顾莲等人告诉记者,砸车从19时许开始,持续到22时多,直到警察赶来,老人才住手。被砸的车都是看见斑马线不减速,闯红灯的违章车。当时围观的人很多,多数人都拍手称赞,高喊:“砸得好!”

  金港城小区居民王永琦也目睹砸车全过程,他说:“金港城小区住着约3万人,对面又是公园,是难得的休闲好去处,每天过马路的人特别多。但许多车辆看见斑马线不但不减速礼让,反而加速闯红灯,令行人过马路提心吊胆,所以当时许多围观人都说砸得解气。”

  记者10日在砸车现场看到,在红绿灯的杆子上仍然贴着老人砸车前写的一条标语:“保卫生命线,守护斑马线,向闯线汽车开炮!”尽管如此,但仍有车辆在斑马线前不减速、闯红灯。

  老人说:“砸车是无奈之举,不合法,所以砸车的时候,我只砸车身,不砸车窗,就是怕伤了车里人。”据老人介绍,被砸的14辆车中,只有一辆侧面玻璃不小心被砸碎,一辆车后灯被敲碎,其余都砸在车身。

  截至记者采访时,警方尚未追究老人责任,车主们也没有找老人赔偿。

  “我就是要引起轰动效应”

  “我就是要引起轰动效应,让政府、社会都来关注斑马线安全问题。”砸车老人说,“我原计划是连续砸上一周,现在一个晚上就有了轰动效应,目的达到了,儿女也哭哭啼啼地劝阻我,我就不再连续砸了。”

  老人告诉记者,在这条斑马线上,他好多次险些被违章车撞上,就在砸车的当天下午,还发生过一次险情。“车太快,太多,过一次马路常常要等一二十分钟。”老人说。

  2008年元旦,就是在这一斑马线上,一位老太太被当场撞死。目睹这一惨状、热心公益事业的“砸车老人”反复向市政府和交警部门反映,终于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于今年初在这一斑马线上安装了手动红绿灯。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安装了红绿灯也无济于事。“因为没有警察值守,也没有电子监控设备,又是直行道,不必担心撞车,很多车不管红灯还是绿灯,一律照闯不误,尤其晚上。”砸车老人说。

  砸车老人于是又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但却没有回音。之后,老人开始拿着砖头过马路,遇见闯红灯的违章车辆就砸,以示教训。但偶尔砸一次,没什么效果。

  7月7日,兰州当地媒体报道,兰州市交警部门通报,今年前6个月,有6人死于11起斑马线事故中,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人。看到这则消息后,老人感到“斑马线失守”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决定守在小区门前斑马线上,专砸闯红灯的违章车辆,给无德司机一个教训,也让政府、社会关注斑马线安全问题。

  老人砸车事件发生后,接受记者采访的金港城小区住户和商店店主大都认为,老人的行为过激,不合法,但又都表示可以理解,认为动机是好的。

  失守的“生命线”失在何处

  “杭州飙车案”之后,斑马线安全问题成为今年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年逾古稀的退休教师砸车守护斑马线事件一经网络传播,也立即引起网民热议,跟帖无数。

  支持者称老人是守护斑马线的“卫士”,反对者认为老人砸车是“以暴制暴”,不合法不可取。在热议中,不少人也在追问,被视为“生命线”的斑马线为何失守,失在何处?

  人们首先将视点集中在司机的素质上,认为一些司机缺乏公德心,漠视生命。在砸车事件发生的小区和网络上,许多人都在谴责那些违章司机,认为交通部门有必要加大惩罚力度并大力宣传倡导文明驾驶。砸车老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在追问:“现在的司机的驾照是不是拿得太容易了?”

  也有人追问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交通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为什么这样的法律法规得不到遵守?如果有警察值守,或者安装了‘电子警察’,这些车辆还敢闯红灯吗?”金港城小区不少住户如是说。

  但兰州市交警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兰州市区有2000多条斑马线,但兰州三县五区交警总数不到900人,派人值守、个个安装电子警察并不现实,还要靠司机自觉。

  这位工作人员还介绍,其实兰州市交警部门对斑马线安全问题一直十分关注。总体来说,通过这些年的宣传教育,有一定效果,但还难以让人满意。另外,兰州近年车辆增加太快了,仅今年上半年就增加了2.2万辆,全市车辆达到30多万辆,兰州这样一个狭长的盆地城市内,确实难以容纳,交警工作太繁忙。

  有建议者提出,可否让市民协助监督,如果砸车老人不砸车,而是用DV将违章车拍下来,交警部门能否加以处罚?但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解释,在兰州,目前这种做法还行不通,因为存在法律障碍,私人没有执法权力,他们拍摄的DV还不能作为处罚的依据。

  在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包晓霞看来,老人砸车虽属个人极端行为,不可取,但应由此反思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评价一个城市建设、管理的好坏,市民是否有安全感应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这包括行人过马路是否安全。”包晓霞说,“但遗憾的是,当前有不少城市热衷于大项目建设,城市的管理者也更注重看得见的政绩,行人安全过马路这类小问题常常被忽略。”

  生活在兰州的包晓霞对老人砸车事件也表示理解,“就在砸车事件前几天,我家附近的马路上,一位晨练的老人就被车撞倒在斑马线上。”包晓霞说,“兰州市不惜重金在黄河两岸打造了风景优美、适于休闲的‘百里风情线’,但这‘百里风情线’却少见地下通道、天桥,人们不得不冒险穿越车流多、车速快的南北滨河路前往。”

  包晓霞说,行人安全过马路关系每一个市民,是民生大事。当前,许多城市都在强调以人为本,希望城市的建设者、管理者能将此落实到行动上,投资多向迫切的民生问题倾斜,多建一些天桥、地下通道等民众迫切需求的设施,并通过城市物理空间、城市大环境的改善,来促进公民素质提高,破解执法难题。(记者 朱国亮)

【编辑:杨威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