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北京人家庭史: 三色片加放大镜制成山寨彩电——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60年北京人家庭史: 三色片加放大镜制成山寨彩电
2009年08月13日 10:59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这应该是1985年冬天拍的照片。我在厂里工会负责摄影,这张全家福是我用相机自拍的,李飞被他爷爷奶奶抱着,我跟媳妇儿站在后排。照片里的电视机,就是我们家第一台14英寸金星彩电。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户主:李幼明 57岁

  ●成员:父亲李玉波,母亲杨松涛,妻子谭慧敏,儿子李飞,儿媳何雪梅

  ●住址:西城区安德里北街21号

  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央视的前身)成功试播了彩色电视信号。

  不过,在那个“红色”席卷中国的年代,能享受到彩电的普通家庭,可谓凤毛麟角。

  李幼明一家是很早看上彩电的。1980年5月,当他把一台14英寸的金星牌彩电抱进家的时候,他的家便成了左邻右舍里的“活动中心”。

  山寨彩电

  黑白电视+三色胶片+放大镜

  李幼明家最早有一台9英寸的昆仑牌黑白电视。屏幕就一个男人的巴掌大,得贴近看,稍微站远点就只能闻其声而不见其人了。

  这台“昆仑牌”是李幼明的父亲李玉波买的。老人今年93岁了,已经不记得“昆仑牌”里放过什么节目,唯一记得清楚的是“电视机是1971年买的,那年林彪摔死了”。

  那个时候,李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主要是听收音机,“床头一台大的,出门拿台小的”。

  李幼明第一次看到电视机,是六几年,在一个高干人家里。“是台电子管电视机,一打开,就开始发烧散热,还有味儿”。

  李幼明说,当时电贵,一些有电视的家庭以为把声音调低点,屏幕亮度调暗点就能省电,结果整个屏幕乌彤彤一片,看不清人脸。

  李家是正常看的,不过倒也随大溜买了一块三色胶片和放大镜,用来自制“山寨”彩电。

  李幼明记得,胶片的上部为蓝色,中部为绿色,下部为黄色,将胶片贴在电视机的屏幕上,人们就可以看到蓝天、绿树、黄土地。但颜色是固定的,有时候大大一个人脸,也会变出黄绿蓝。

  放大镜也有独特的功能。把它立在9英寸的“昆仑牌”前,可以把画面放大到12英寸。不过,人物和景色都容易变形。

  上世纪70年代的黑白电视机,都靠伸缩式的辫子天线来收台,很容易出现雪花和波纹。李幼明说,那时电视节目除了新闻联播外,大部分放的都是“样板戏”。

  到了1975年左右,他的厂里也买了台黑白电视机,十几英寸,图像比他家9英寸小昆仑要清晰,那时,娱乐活动少,“厂里的一帮光棍晚上吃完饭,就聚在电视前一起看”。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一些买不起黑白电视机的家庭,往往自己花一两个月时间组装黑白电视机。尤其是那些电子发烧友,买来黑白显像管,再淘点变压器、高压包,东拼西凑,整出来的电视机是个“裸机”:机芯与荧光屏用线牵引,再用木板做一个外壳包装,经过调试,电视机还真能收看。

【编辑:朱鹏英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