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通过省级科技鉴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通过省级科技鉴定
2009年10月25日 01: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宜昌十月二十四日电(记者 全安华 郭晓莹)十月二十四日,“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在湖北宜昌三峡坝区通过专家鉴定,鉴定意见认为,该项目填补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的空白,总体研究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

  此次鉴定会由湖北省科技厅主持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农业部、环境保护部等单位和部门的十一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会成员现场查看了子二代中华鲟苗种培育情况,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成果汇报,查阅了相关鉴定资料,经过质询和讨论,形成了鉴定意见。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是以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子一代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养殖条件的调控和特定的人工诱导技术,使子一代雄鱼和雌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发育到性成熟,并通过人工繁殖获得子二代个体的科研工作。该研究于二00六年立项,由中华鲟研究所和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联合承担。四年来,研究人员攻克了中华鲟后备亲鱼人工驯养、性腺发育诱导、人工催产等技术难关。

  今年十月四日,第一尾全人工繁殖中华鲟成功出苗。 随后,世界上首批约两万尾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相继诞生。截至十月二十四日,子二代中华鲟苗种开口摄食已十一天,体长达三点五厘米左右。

  据悉,中国对中华鲟的保护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捕捞野生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放流。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文宣认为,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的成功,使人类摆脱了中华鲟增殖放流过程中对野生资源的依赖,是中华鲟物种保护方面的重大突破。

  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和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和“长江鱼王”,是人类研究古代地球变化的鱼类“活化石”。受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中华鲟野生资源急剧减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完)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