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年货的记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通讯:年货的记忆
2010年02月13日 03: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沈阳2月12日电 题:年货的记忆

  中新社记者 沈殿成

  今天是中国农历腊月二十九,明天就是大年三十。沈阳的专卖店、百货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里奔波着忙碌的人们,拎着一包包、一袋袋的年货,脸上充盈着笑意。不过,对于过春节买年货,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记忆和经历。可以说,年货里蕴含了中国丰富的经济与文化内涵及时代痕迹。

  大致说来,年货不外乎吃、穿、用、玩、饰等,但在年龄超过50岁的人们记忆中,年货可能是一顿饺子、一身新衣、一串鞭炮、一幅窗花或一副对联。年届50岁的高先生回忆,上世纪70年代以前,自己和家人生活在农村,每到春节,五六口人之家买上几斤猪肉,小孩子们穿上自家缝制的粗布衣服,就是一个高高兴兴的“年”,那时候没有其他的想法和愿望,也想象不出来除了那些还会怎样过年。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物资丰富了,人们手里有了一些钱,吃饭、穿衣不再犯愁,与年货联系在一起的故事增多了。高先生80年代初进入城市,随后到一家国营单位工作。他说,自己的工作单位属于垄断行业,每当春节前一个月就会有人送来各种年货,从吃的到用的什么都有,本单位还要分上一些鱼、肉、蛋、禽,自家吃不完就送给亲朋一部分。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围坐在大圆桌前,桌上摆得满满当当。至于穿的衣服,再也不是只购置一件,而是可以购买几套。

  同时走进中国人“春节生活”的,还有开始于1984年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春晚”从此成为过年的一道“文化大餐”。

  到了90年代,吃已不再是年货的主要部分,“谁也不缺吃的”了,新奇商品和日常用品涌入了年货购买清单。春节期间去亲朋好友家,不再流行送一箱啤酒、几听饮料、几瓶罐头,如果送上一个红包会更受欢迎,要是送去点流行的保健品更被视为时尚。

  今年,虽然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但沈阳街头的鞭炮却卖得不温不火。一位鞭炮摊主感叹“时代变了”。进入21世纪,年货概念发生了大的变化,虽然吃、穿、用等传统年货仍保留着,但一部分年货在人们心中已逐渐淡化,新潮、时尚及高科技商品更多的走进人们的视野。如今,网上购物很流行,高端商品受青睐,另类生活被追捧,年货更多折射出人们精神世界的愉悦和对新生活的追求。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