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里坨拆迁 古民居“生死”未卜(图)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北京五里坨拆迁 古民居“生死”未卜(图)
2010年03月31日 09:41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黑石头村,挖掘机正在拆除房屋。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位于北京石景山西北部的五里坨是京西古道上的一座古村落,其民居具有典型的京西古建特色。如今,五里坨被规划为生态建设区,整个地区正处于拆迁安置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住户已搬走。但与此同时,不少住户也提出,希望祖辈流传下来的古民居能得以保存。有关专家也呼吁,应将拆迁改造与保护古民居结合起来。

  百年民居将变生态建设区

  据北京古道文化发展协会会长安全山介绍,五里坨路段属于京西古道上的平原道路,是门头沟通往北京的必经之路,也曾是京西运煤的一条交通要道。五里坨至今仍有不少煤业大户留下的百年民居。

  2009年1月7日,石景山区政府在该区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首次公布《CRD(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建设行动规划》,将五里坨规划为生态建设区。

  按照规划,五里坨将被打造为以生态为主导,以休闲度假为特色,集休闲、娱乐、居住、办公、购物于一体的世界风情小镇。同时,适量建设部分保障性住房,以解决原有居民的拆迁安置问题。

  2009年7月,五里坨地区土地一级开发拆迁工作正式启动。目前,拆迁工作仍在进行中。村民和拆迁工人称,约有三分之一的住户已搬走。

  居民称古建承载京西文化

  但搬迁过程中,也有不少居民提出,在五里坨,具有保护价值的京西古民居至少有六七处,这些古民居虽不是挂牌的文保单位,但都是清末民初留下的百年古建,是京西文化的承载体。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副所长包世轩介绍,这些民居具有典型的京西古建特色,如备马车进出的大门道、将整个屋脊分成三组的“分脊花”、隔开前院和后院的屏门等,都是京西古民居中独有的设计。保留这些,将为后人研究京西古建提供宝贵的资料。

  居民钱鸿旺说,2009年,石景山区文物部门曾几次来人对钱家大院进行考察,有关人员当时曾表示四合院保护得很好,具有保护价值。“虽然有关人员说暂时不会拆除,但没有文字性的东西,无法得到政策和法律的保护。”钱鸿旺说。

  与此同时,专家也呼吁,在进行城市建设,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应对有保存价值的古民居进行保护,以延续京西独特的历史文化。

  部分古宅现状

  ●五里坨西街25号丁家大院

  年代:清嘉庆年间

  建筑特色:存有五里坨古民居中保存最完好的座山砖雕影壁。

  现状:最后一进院落中,配房屋顶已被拆除

  ●五里坨西街13号大和记宅院(又称李家大院)

  年代:清咸丰年间

  建筑特色:临街5间倒座房的脊部,蝎子尾下有两个砖雕的“分脊花”,将整个屋脊分成三组,是少有的民宅建筑典范。

  现状:从外观看仍保存完好,尚未开始拆迁

  ●五里坨后街西胡同5号王家大院

  年代:清嘉庆年间

  建筑特色:王家大院为左右两个并列的院落,是五里坨村现存规模最大的四合院落,共有60余间房屋。

  现状:王家后人仍在此居住,希望院落能够得到保护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