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中国“红莲稻”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生产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8日 07: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中国,眼下正值水稻孕穗期,两位来自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的教授近日来到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河铺镇的中巴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交流耐高温新品种研发情况。

  红莲型杂交水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英国领军培育出的原创科研成果,也是国际公认的杂交水稻三大细胞质类型之一,具有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耐高温、抗病虫等特性。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累计种植红莲型杂交水稻面积已超过4.5亿亩。

  2021年,武汉大学联合旁遮普大学在罗田县河铺镇建立中巴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罗田基地。截至目前,基地种植该品种水稻近7000亩。

  “红莲型杂交水稻耐热、耐干旱、质量高、抗病虫,特别适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种植。”中巴红莲型水稻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仁山介绍说,目前“红莲稻”已在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孟加拉国、越南等国家广泛推广,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年出口份额中,“红莲稻”占比最大。(记者 邹浩)

责任编辑:【叶攀】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