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智”引领区:上海老牌工业区勇当“双碳”先行者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7日 18: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工业开发区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绝对是能耗大户,和循环经济大概率扯不到一块。不过,在上海自贸区金桥片区,情况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这里就因为只有“一根烟囱”而得名。

  【同期】上海新金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文卫

  我们在23号地块,有一根80米高的烟囱,当时也是金桥技术开发区的一块金字招牌。

  【解说】早在规划之初,上海浦东新区金桥开发区就制定了“符合现代化、国际化”的高标准,21份规划图中,有一张就是防治污染规划,明确提出无论哪个基础设施建设都要考虑防治污染。

  【同期】上海自贸区金桥管理局副局长、金桥管委会副主任 罗永朝

  当时开发区有这样一个规定,任何一家进区的企业,不可以自己建立锅炉房和烟囱,所以金桥成立了一家中外合资的企业,统一为区域内的企业集中供热,排放的气体无污染无烟尘,所以一根烟囱的名气就这样来了。

  【解说】如今,随着曾经的烟囱消失在爆破扬起的烟尘里,现下已成为上海第一家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金桥,又是如何在生态文明、低碳制造、绿色经济转型这条道路上大步前行的,近日记者实地探访。

  【解说】当年“一根烟囱”的所在地,如今已搬迁至东陆路,公司名称也变更为上海新金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内除了有6台锅炉,24小时不间断的蒸汽热能供应外,还将朝着储能、集中供冷、供热,绿色能源等方面发展。

  【同期】上海新金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文卫

  上海有峰谷电,在晚上大家都休息了,所以那个时候电力需求会很低,这个时候电价很便宜,但是实际上有的时候就是这么便宜,可能还用不完还浪费,那我们在那个能源站,我们就使用了那个储能技术,到白天通过热交换,我们再来使用的时候,打到我们到空调系统里面来,这样的话就是对白天的电力,负荷就减轻了很多。

  【解说】此外,新金桥能源科技还在积极引入氢能源产业,未来一旦技术成熟,将及时引进。

  【解说】从“一根烟囱”到共享型分布式能源站建设,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副总工程师、绿色低碳发展部主任金颖这样认为。

  【同期】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副总工程师、绿色低碳发展部主任 金颖

  2015年左右,我们上海就是已经把全部的3,000多台的这个燃煤锅炉都已经替代了,所以说在那样一个背景下,我们金桥就是开始,从传统的一个能源供应,变成了一个综合的能源服务商。我觉得未来是整个金桥可能还会继续地去引领上海的这样一个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引领区,我觉得这一块是我们可以去看得到的。

  【解说】谈及老工业开发区绿色转型的成功经验时,上海自贸区金桥管理局副局长、金桥管委会副主任罗永朝如是说。金桥践行了“企业有成”“政府有为”的发展之路,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期】上海自贸区金桥管理局副局长、金桥管委会副主任 罗永朝

  企业有成方面,目前开发区内有5家,国家级的绿色制造示范企业,一家市级的绿色制造示范企业,我们的上汽通用还被评为上海首家制造业企业的绿色供应链试点,再比如我们的联合汽车电子,2022年通过评审成为零碳工厂。

  政府有为,截至2022年,金桥开发区万元的产值能耗为0.0257吨标煤,呈现了逐年下降的态势,还成立了金桥企业生态俱乐部,定期开展企业可持续评比,及优秀环保案例的征集,增强各方的良性互动,为实现双碳的目标凝聚治理的合力。

  记者 张亨伟 李佳佳 陈聪瑶上海报道

责任编辑:【罗攀】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