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舟:民进党是否“弃独”来自时机判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李逸舟:民进党是否“弃独”来自时机判断
2009年07月01日 19: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1日电 台湾问题专家李逸舟在最新一期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发文指出,民进党内固然存在一部分“铁杆台独”,但在是否放弃“台独”问题上的分歧更多地来自于对时机的不同判断与把握。并强调,应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多一份笃定,多一份从容。

  这篇题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台独”问题》的文章,从宏观战略格局、历史成因与岛内政治因素、国际环境、两岸互动等各个层面,对“台独”作了深入透彻分析。李逸舟认为,宏观战略格局中不存在“台独”得逞的现实可能,台湾独不了,“台独”分子其实心知肚明。

  他在文中写道,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与考察,“台独”在台湾现实政治斗争中的“工具”性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知。“台独” 运行轨迹与政权争夺之间那种几近于函数与变量的正相关直接连动关系是如此的紧密与清晰,以至于使人联想到经济学甚至自然科学中那种简洁而完美的数理模型。

  文章说,李登辉与后来上台的民进党都掌握到一条规律,就是两岸紧张有利于他们在岛内调动与补强族群对立,有利于前者削弱党内的“非主流派”有利于后者打击主张统一的国民党。其中的关键在于,在两岸持续的对抗中,大陆关于一个中国的定义与要求,在部分原本赞同一个中国的台湾民众心目中变成“不近情理”、“ 无视现实” ;大陆打击台湾当局在国际上的活动,变成是对台湾的“打压”、“欺辱”、“没有同胞情谊”;从而形成谁与大陆对抗谁就是英雄、票就投给谁的恶性循环。“台独”势力则食髓知味,有紧张就利用紧张,没有紧张就千方百计制造紧张,不断抛出议题挑逗大陆“跳”起来说“狠”话,塑造悲情哀兵之态。

  文章进而指出,在这过程中,由于国民党坚持的一个中国立场并不能有效稳定两岸关系,因而在岛内统独争议中逐渐处于不利境地,进而陷入政治上的全面被动;而大陆则不得不持续耗费巨大的政治经济资源去反对和遏止“台独”,长期被动,疲于应付。其间的经验教训,值得对台研究队伍深切自省。

  李逸舟认为,直至2005年胡锦涛发表“四点意见”,这种恶性循环才得以打破。国共两党经过二十多年的互动摸索后,在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上终于达成一致,实现了“对接”,标志着中共关于“两岸同属一中”的政策思想在实践中走向成熟。“台独”已是强弩之末,两岸关系从此将逐步进入一个良性互动的新阶段。

  在台湾这样一个选举社会,政党轮替、民进党重新执政的可能是客观存在的,那时会怎样?文章回答说,民进党如果能够再次以“台独”为武器重新上台、而且上台后能够继续推行“台独”路线,那只有一种可能,这就是海峡两岸间主张统一的人们之间比如国共两党之间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又重新回到以前那种激烈纠缠、严重对抗的局面。除此之外,民进党唯一的选择只能是逐步调整政策,回归现实道路。

  文章还认为,所谓“台湾主体意识”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如果说以往二十多年部分台湾民众从心理上走过了一个与大陆渐行渐远的过程,那么在胡锦涛“对台新战略”确立并不断强固以后,两岸人民在思想上、感情上相向而行的一个新的战略进程已然开启,本来深藏于台湾人民血液深处的“中国意识”将不断被激活,并逐步发展成长。

  文章最后指出,随着两岸经济合作大规模推进、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局面进一步形成,两岸将由经济的融合逐步达成经济的一体化,形成经济的统一。随着 “ 三通” 后两岸间“ 一日生活圈” 功能逐步发生作用,两岸人员往来及台湾民众在大陆求学、就业、定居、通婚等各种活动成为常态,民间社会联系日益绵密,人民情感持续交融,事实上将逐步实现两岸社会的融合。随着两岸交流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与大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将逐渐为解决两岸政治分歧提供条件,为最终走向两岸政治的统一奠定基础。

  附全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台独”问题

【编辑:魏恒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