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冰丝带”7月9日起对外开放 可与“最快的冰”亲密接触

“冰丝带”7月9日起对外开放 可与“最快的冰”亲密接触

2022年07月09日 14:40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向社会开放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9日电 (记者 陈杭 杜燕)记者从北京国资公司获悉,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于7月9日起面向社会开放,呈现丰富的游览服务,包括冬奥标志性景观和赛时纪录墙打卡,并先期开放约6000平方米冰面供公众滑行。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7月9日起面向社会开放。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富田 摄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7月9日起面向社会开放。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民众可通过“国家速滑馆”微信公众号预约,不仅可以在“冰丝带”亲身体验“最快的冰”,还可以站上领奖台,体验奥运荣耀,和顶流“冰墩墩”合影留念。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7月9日起面向社会开放。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富田 摄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7月9日起面向社会开放。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深度体验冬奥文化

  60多岁的宋先生昨天在电视上看到“冰丝带”开放的消息,今天特地和老伴一起过来,进场馆前拍照留念,“北京冬奥会期间我就一直关注运动员比赛。今天一早就来到这了,现在心情很激动,这是第一次来国家速滑馆”。

  “冰丝带”是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北京冬奥会期间,这里共产生了14枚冬奥会金牌。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7月9日起面向社会开放。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富田 摄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7月9日起面向社会开放。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为了让公众深度体验冬奥文化,面向公众开放的“冰丝带”将呈现丰富的游览服务,包括冬奥标志性景观和赛时纪录墙打卡、场馆二十四节气门和冬奥公共艺术作品展示、冬奥特许商品和北京礼物商品售卖、奥运文化和徽章展等特色内容。

  场馆展示了《雪舞·2022》《赤韧》等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共艺术作品全球征集活动最佳作品,让游客感受体育和艺术融合的魅力。游客还可以体验《汇水成冰》互动装置,《汇水成冰》以“汇五洲之水,结丝带之冰”为理念,通过安装在“冬梦”会徽的管道,将水注入到制冰机房,和制冰用水汇集在一起。

  场馆西侧观众大厅分别设有“冰墩墩相框”打卡点、“志愿者之家”、“奥林匹克可持续展示”。此外,场馆还准备了“国家速滑馆·奥运徽章展”,向游客展示历届奥运会会徽、海报、火炬以及数千枚徽章,彰显奥运魅力,传递奥运文化。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7月9日起面向社会开放。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富田 摄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7月9日起面向社会开放。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现场感受“中国方案”

  游客来到国家速滑馆东侧首层,可以通过建筑模型了解场馆建筑、结构形式和“冰丝带”泛光效果。这里还集中展示了屋面索样板、“冰丝带”样板和幕墙玻璃样板。

  作为场馆业主单位,北京国资公司在“冰丝带”建设中,广泛开展科技攻关与自主创新,为世界贡献了由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材料、中国制造组成的奥运场馆建设“中国方案”。

  “冰丝带”外立面由3360块曲面玻璃单元组成,营造出轻盈飘逸的丝带效果。22条“冰丝带”环绕跃动,将冬奥体育文化与中华之美融为一体。“冰丝带”采用了双曲面马鞍形单层索网结构屋面设计,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体育馆。

  通过采用国产高钒封闭索,“冰丝带”破解了屋顶索网结构高钒密闭索“卡脖子”技术,推动建成国内首条生产线,打破了进口索的垄断地位,填补了国产索在国内大型场馆的应用空白。采用这种索网结构设计,“冰丝带”的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四分之一,实现绿色节能制冰技术和动感轻盈的建筑效果完美统一,体现了绿色办奥的理念。

  与“最快的冰”亲密接触

  在“冰丝带”现场,杨女士正带着6岁的儿子观看滑冰。她说,北京冬奥会期间,全家每天都会观看比赛,孩子最喜欢滑冰项目,之前在电视上看比赛,今天可以到场馆体验。希望以后有机会的话,让孩子正式练习滑冰。

  作为冬奥历史上第一个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速滑场馆,“冰丝带”12000平方米的冰面碳排放量接近于零,在绿色、环保、可持续方面为奥运会树立了新标杆。与此同时,这一技术制出的冰,冰面温差在0.5度以内,使得冰面软硬度均匀,有利于运动员滑出最好成绩。

  北京冬奥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在这块场地上共13次刷新奥运会纪录,其中1次打破世界纪录,追平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诞生的10项速度滑冰奥运会纪录,被誉为“最快的冰”。其中,中国选手高亭宇在男子500米比赛中以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夺金,拿下中国男选手在冬奥会速度滑冰项目的首枚金牌。

  “冰丝带”通过位于场馆东侧二层看台区的制冰模型,让游客直观了解国际领先的二氧化碳跨临界蒸发直冷制冰技术。不仅如此,“冰丝带”还先期开放约6000平方米冰面供公众滑行。冰场内设有冰鞋租赁区、准备区、休息区等便利服务。

  据了解,这是目前唯一持续维护并开放体验的冬奥赛时冰面,现场景观布置保留了冬奥会时期的全部奥运元素。游客不仅可以亲身体验“最快的冰”,还可以站上领奖台,体验奥运荣耀,和顶流“冰墩墩”合影留念。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7月9日起面向社会开放。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富田 摄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7月9日起面向社会开放。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可持续运营正式启动

  本次开放也标志着“冰丝带”可持续运营正式启动。据了解,国际滑冰联盟(ISU)卓越中心已经落户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未来,它将成为世界滑冰运动的国际交往中心、培训中心、训练中心,有助于推动滑冰运动更好地推广普及,提高中国滑冰运动的竞技水平,也将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遗产。

  “冰丝带”场馆内12000平方米的世界最大冰面能满足举办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等多项赛事以及大众进行多种冰上活动的多功能需求,赛后可同时接待超过2000名市民开展各类的冰雪运动。

  “冰丝带”在场馆外还打造了“冰丝带”湖、盲人足球场、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赛道的冬奥文化集群。“冰丝带”湖在冬天自然成冰,将成为室外冰场,满足群众对户外冰上运动的需求。

  据悉,盲人足球场继承了场馆原址(奥林匹克曲棍球场)曾作为2008年北京夏奥会盲人足球场地的光荣历史,体现了两个奥运的传承和发展。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赛道是北京城区第一条符合标准赛事的赛道,使得“冰丝带”成为既能举办冰上所有赛事和活动的场馆,又能承办雪上项目比赛和活动的场馆。

  北京国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岳鹏表示,作为“鸟巢”“冰立方”“冰丝带”三大场馆业主单位,北京国资公司在2008年后统筹“鸟巢”“水立方”开展可持续利用,在破解特大型奥运场馆可持续利用难题上向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

  岳鹏介绍,在后冬奥时代,北京国资公司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后冬奥文章,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提升场馆赛后运营水平,建设智慧化场馆,促进体育与文化、科技的融合发展,将三大场馆打造成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典范,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国资力量。(完)

【编辑:于晓】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