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职业观众”让真观众伤不起

2013年03月18日 09:43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受山东某电视台相亲类节目委托,招募职业观众,日薪50-800元。能哭能闹的最好……”前几天山东临沂一家劳务公司发布在网上的这则招聘广告让人颇为动心。据这家劳务公司的田老板透露,目前他们的职业观众报名很火爆,日程已排到4月份。(3月17日《新华日报》)

  有人认为,“职业观众”有其存在价值,很多节目尤其是新节目需要他们捧场,电视台特意挑选一些表现欲强、表情卖力的观众制造气氛,无可厚非。何况“职业观众”究竟是不是节目组的“托儿”,对荧屏前的观众来说,其实并不重要,毕竟这是一档综艺节目,所有元素都是为娱乐而生。

  殊不知,“职业观众”具有双重伤害性。一方面,找“职业观众”当“托儿”,伤害荧屏前的观众。与普通观众不同,“职业观众”有报酬可拿,且收入和其现场表现成正比,这就注定他们要完全听命于节目组安排,进行“哭泣”、“陶醉”、“欢呼雀跃”等表演,而不是真实呈现内心。这种虚伪的表演,对其他观众就是一种欺骗。另一方面,伤害节目的生命力。相亲、选秀等真人秀节目最重要的特征是真实,当“职业观众”靠眼泪煽情,靠表演烘托气氛时,还有何真实性可言?尤其是一些“职业观众”的表演过火,歌曲旋律一起,就感动得眼泪哗哗,未免有矫揉造作之嫌,大倒荧屏前观众的胃口。失去公信力的节目,还能留住观众吗?

  总之,不加节制地使用“职业观众”煽情或造势,抛弃了传媒应具有的诚信、责任等社会良知,助长了荧屏上的炒作、造假、煽情、作秀之风,理当摒弃。事实上,节目质量好坏,场外观众才有最终的评判权,与其将“职业观众”当拯救收视率的“救命稻草”,不如苦练内功做好节目,牢牢拴住掌握遥控板的观众,使之与自己“同悲喜共命运”。

  何勇海

【编辑:蒲希茜】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