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萧红》 票房萧条 莫怪观众

2013年03月18日 10:0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电影《萧红》似乎认定女人的“特质”就是走不出自己的局限——其生命光亮只够照耀自己的情感小事,碰上风雨飘摇,便如烛火一般柔弱颤抖,要依附男人赐予庇护方可,否则,便只能化为荒野冤魂。而这绝对不是活在《呼兰河传》等作品中的那个懂得世间苦难却也敬重自己生命的萧红。”

  电影《萧红》上映后,票房并不理想,这样的现实很容易让人把矛头直接对准功利的电影市场,唱上一曲文艺的挽歌。但是,这个论调还是不要着急一锤砸下为好,《萧红》的失败恰恰不在于它的文艺,而是它为了迎合商业气息出卖了萧红的爱情,用四角恋的方式招揽观众,文艺反成了障眼之法。

  《萧红》记述了中国文坛洛神萧红的传奇一生,萧红身上流光溢彩的才情与晦涩时代的格格不入,让这部题材自有一种高尚的光环,而票房是我们这个时代向萧红表达敬意的最好方式。可是,一部电影作品并不是“标题党”,银幕是否能够缓缓流淌出人物的思绪,营造出其生命的真实影像,才是检阅一部电影作品的恰当方式。

  其实,《萧红》的观众并不像一些文艺片那般“小众”,它反而因颇受关注而不乏人气优势。可惜,这部作品没有把握住自己应有的高度,它放低了自己, 从文艺旗帜下出走到了庸俗的商业氛围中。影片没有将萧红作为一位个性女子的炽热内心、对于爱的纯粹追寻与她丰富的文学语言编织在一起;没有让观众看到在当时的乱世禁锢下,她是怎样在大地上艰辛地追逐自由的白云,从此却只能流浪异乡的命运悲情。电影《萧红》没有能力从多维的角度去接近萧红的真实生命与强韧性情,并由此追随她的文学之路,相反,它在情节上呈现的是一种偶像剧般的浅显,以四角恋为切入点去塑造萧红, 让萧红那令人惊艳的、高贵的、决绝的光泽,碎裂在庸俗爱情的泥土中,这样基于“八卦绯闻”般的编排已经引发史学家们的质疑和不满,就连骆宾基的后人也指出了关于其父的几处“硬伤”。

  尽管导演霍建起将画面光感处理得一如既往的唯美,但他对女人的内在理解却敬意不够。电影《萧红》似乎认定女人的“特质”就是走不出自己的局限——其生命光亮只够照耀自己的情感小事,碰上风雨飘摇,便如烛火一般柔弱颤抖,要依附男人赐予庇护方可,否则,便只能化为荒野冤魂。而这绝对不是活在《呼兰河传》等作品中的那个懂得世间苦难却也敬重自己生命的萧红。难怪很多观众看后的感觉是,电影看“小”了萧红。

  很多电影人都强调,在分界文艺片与商业片之前,创作者应该考虑的是“讲好一个故事”,只不过,相对于商业片,文艺片的魅力体现在它要使用一种挖掘精神内在的稍显复杂的电影语言,而目前中国的文艺片尚不知道怎样去讲好一个故事,怎样立于一个更高的价值观去思考生命,相反,所谓的文艺片创作者却不乏一颗想要博得眼球的商业之心,这样的做法会令真正的文艺片步履艰难,走上一条难于自救的囧途。文/记者 肖扬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