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束焕叹写春晚小品"不是人干的活":最多修改48遍

2013年06月13日 09:09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相较往年,局面有些惨淡的第19届上海电视节开幕两天以来几乎没有任何高潮,明星来的甚少,大牌更是极为稀缺。昨天,上视节在几位一线编剧的“嘴上风暴”中,总算是迎来了第一个热烈的场面。在《一剧之本——关于故事、人物》的论坛上,著名编剧陈文贵、束焕、彭三源、王丽萍,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关玲,还有远道而来的韩国《大长今》的编剧金英贤等对当下雷剧、烂剧、神剧、俗剧(简称雷烂神俗剧)泛滥,进行坦承的探讨。

    影视剧应该学会尊重编剧 束焕称春晚小品改过48遍

    《泰囧》的成功让束焕一炮而红,而今年这位炙手可热的编剧写的《民兵葛二蛋》也顺利地入围了本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最佳编剧奖”。昨天,胖胖的束焕也许是到场中最有“话题”的编编了。例如,《泰囧》狂收12亿多后他有没有分成?对此,束焕侧面否认了他有分成,“这个事情的教训就是,现在每谈一个新剧本就是要先谈分成。”对于这部电影的意外成功,束焕看得很清楚。他说,他与该片导演徐铮住一个小区,在影片卖座至5亿时,他们大喜庆功了,但是到了8亿他们便彻底蒙了,而抵达到12亿时,他们更已经完全不知道怎么就此事进行沟通了。直到后来周星驰的影片《西游降魔篇》也狂收了12亿后,两人才打电话联系,“我们确信是市场太好了,不是我们的基因突变。”由于与徐铮共创了一个票房顶峰的电影,也令束焕更对电影市场有一些话语权,他说:今年的电影出现了问题,就是没有好故事,说到底,问题还是出在编剧身上。这也告诉大家,有些出品方没尊重编剧,当务之争是尊重电影、尊重编剧。

    束焕近两年,他都在替央视春晚写小品,束焕说,“写电视剧是最难的,也是最赚钱的,电影其次,小品最难。”他爆料,春晚小品台本最多一次修改48遍,他哀叹,“真不是人干的活儿。”

    “雷人”剧为什么诞生?横店有道名菜叫“手撕鬼子”

    早前,雷人的抗战剧饱受批判,导致广电总局下文对此题材进行限制。昨天,束焕表示,因为写《民兵葛二蛋》,他研究了当下抗日剧的几大类,“抗日剧现在就三个模式,抗日加武侠,抗日加偶像,抗日加谍战。在国际上,二战题材也会与奇幻、穿越嫁接,但是国产抗战剧不能做这些,类型面窄,但需求量又大,因此才有人不断下探底线。”至于为什么很多影视公司愿意去做抗战剧,束焕表示,这首先是因为抗战剧政治正确,安全;其次是因为战争题材热闹。束焕更笑称:“手撕鬼子”已成横店饭店的一道名菜。

    曾经写过《半路夫妻》《人到四十》等热剧的编剧彭三源现在已经变身制片人,对于一大堆烂剧泛滥的原因,彭三源认为是年轻编剧和一些电视台购片人员的原因。彭三源说,雷烂俗剧的大部分作者是一批年轻编剧,“他们缺乏技术、阅历,急功近利。这两三年出来的烂剧给好作品的威胁是,从一大堆沙子中找到珍珠的比例越来越难,成了100:1。而现在电视台购片人也在更新,他们很多人也年轻。”

    陈文贵:拍古装戏需平衡 《大长今》编剧曝韩国报酬

    广电总局近日在约束抗战剧题材的同时,也对古装剧进行了明确的“管束”——它规定古装剧在卫视的上星播出不能超过全年剧集播出总量的15%。这意味着古装剧的数量会得到锐减。昨天,曾经创作过93版《包青天》、《铁齿铜牙纪晓岚》、《赵氏孤儿案》的著名编剧陈文贵谈及此表示,现在很多市场上的洒狗血、重口味的剧,是因为很多人以为故事就是情节,“国外很多剧他们都在从容、淡定地说故事,不追求虚假,中国影视界的问题是‘不会说故事’”。谈及受限的古装剧,陈文贵表示,中国优秀的戏剧和小说都是“戏说”的,“四大名著也是。但我们要用符合戏剧规律的方式去戏说,现在很多的古装戏说题材,违背了艺术真实,在瞎说。要在戏剧真实与历史真实中取得一个平衡。”

    当天,来自韩国的著名编剧金英贤也备受瞩目,她的作品《大长今》在亚洲都非常有影响力,她表示,在韩国收视率也对编剧有很大的压力,但是仅仅根据电视台的意见来写是写不好的,还是要坚持自己的想法。至于韩国的编剧报酬,金英贤说,韩国一般编剧的价格是一集200万-600万韩币,成功了的编剧是1000万韩币,在韩国有一个拿最多费用的编剧,他写了50年,高达1亿多韩元。据测算,1亿多韩元相当于50万元人民币,这个价格在国内似乎也不算什么,因为现在中国编剧有一集百万人民币的“金牌编剧”。对于观众关注的会否有《大长今》第二部的问题,金英贤明确表示,暂没有写《大长今2》的计划。

    扬子晚报特派记者 张漪 上海专电

【编辑:刘欢】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