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欧洲三大电影节被指雷同 影评人:需坚守文化个性

2013年09月04日 09:42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柏林、戛纳、威尼斯三大欧洲电影节曾被业界奉为权威,眼下却因面貌雷同缺乏个性而遭遇“贬值”的压力。

  正值第7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举行之际,著名中国导演、曾获得威尼斯金狮奖的贾樟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高度相似,尤其是威尼斯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很多人觉得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举办地不同。”

  更有电影人说,面貌雷同的“欧洲三大”,加起来的影响力也不及一个奥斯卡。有影评人表示,老牌电影节无法回避电影工业化带来的冲击,想要在产业链中找到位置,需要坚守文化个性。

    “艺术面具”相似有损影响力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至今已举办了70届,在国际电影节中最为资深。而每年从2月到9月,柏林、戛纳、威尼斯三大国际电影节在欧洲陆续推出,一度是全球电影圈中颇有影响力的大事件。不过,近年来,三大电影节却因为面貌雷同而遭遇批评。

  欧洲三大电影节标榜的艺术、新锐、个性,在普通观众和影迷看来差别甚微,尤其是戛纳和威尼斯,被一些圈里人戏称为“上下集”。威尼斯电影节前任主席马克·穆勒曾坦言,威尼斯和戛纳两个国际电影节的定位和评奖标准“基本没有区别”,只是“一个在上半年,一个在下半年”。

  雷同导致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品牌价值日渐削弱。知名影评人图宾根木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问,在欧洲拿了奖又如何?他认为,在外人看来雷同的“欧洲三大”,奖项只在艺术电影观众圈里有一定的影响力,普通影迷并不买帐。知名电影制作人张伟平曾从“生意人”的角度出发,认为影片即便在欧洲的国际电影节上拿奖,到了市场上也可能会赔本。因为欧洲的国际电影节奖项很可能无法代表大多数观众的喜好。

    转型不应丢掉核心文化个性

  “欧洲三大”的产业定位曾十分明确:戛纳是资源最丰富的交易平台;威尼斯力推电影艺术;柏林则拥有最多的普通观众,是观众和权威对话的平台。不过,随着电影工业化的加剧,影视信息的全球化交流日趋频繁,欧洲三大电影节勾连产业链的作用被渐渐取代,再加上彼此面目相似、定位模糊,令很多电影人面对“欧洲三大”时往往三选一。

  为了留住人气,欧洲的国际电影节近年来开始在经济上向赞助商让步,在内容上向好莱坞让步,正是这样的“转型”,失掉了原本的文化个性。戛纳连续数届的开幕影片都来自美国,既有《午夜巴黎》这样的文艺片,也不乏《罗宾汉》等纯商业电影;威尼斯的红毯也上演了好莱坞“明星秀”,好莱坞明星成了拉人气的主力。此外,电影节还成了旅游节。贾樟柯告诉记者,戛纳和威尼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贵”,赞助商将电影节打扮成了时尚观光展,举办地的餐饮住宿价格逢节看涨。

  “电影节的生命力和文化韧性,来自对电影艺术本身的梳理。”电影学者焦雄屏曾留恋“欧洲三大”以往的纯粹:不仅佳片荟萃,电影论坛还时常有观点的交锋。同时,有影评人以后起之秀多伦多电影节类比欧洲“前辈”:多伦多电影节不仅致力于电影技术标准的探讨,同时还为全球电影人搭建故事和资本的平台,甚至省略了评奖环节。一位电影学者说:“老牌电影节转型不应丢掉文化个性,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本报记者 王磊)

【编辑:宋宇晟】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