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电视收视率持续下降 专家:内容发布平台应多元

2013年10月22日 13:58 来源:城市快报 参与互动(0)

  一则“北京地区电视开机率三年降40%”的消息近期引起关注。对此,有收视率调查机构和专家称,依据开机率来判定电视影响力的方法并不科学,而且该数据不准确,但近年来,电视高峰时段的总收视率确实呈下滑趋势,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的收视时间持续下降,表明年轻人对电视的依赖正在减少。

  开机率变化不大

  据之前媒体报道,“电视行业似乎正在走向穷途末路,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地区电视开机率从3年前的70%下降至30%”。报道指出,年轻人拥有个人PC等多种视听平台,选择更加自由,电视业正经历“黄昏”。此报道随即引来各界对电视前景的质疑与“唱衰”。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相关媒体报道的“北京地区电视开机率大幅度下滑”说法并不准确。央视-索福瑞监测数据显示,在2008年到2012年的5年里,北京地区的电视开机率总体处于26%-29%区间内,虽逐年略有降低,但总体降幅低于3%。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维东介绍,电视开机率一般指的是平均到每天每分钟开启电视的家庭数占全部拥有电视家庭数的比重。以2012年为例,当年全国电视市场日均开机率为23.74%,表明当年平均每分钟有23.74%的家庭在收看电视,以我国有4亿多家庭拥有电视机计算,这个数据说明平均每分钟大约有一亿个家庭在收看电视。

  郑维东说,依据开机率来判定电视影响力的方法并不准确,包括电视开机率在内的收视率指标体系是用来反映收视行为的,并不能直接说明电视影响力的变化。

  总收视率持续下降

  郑维东介绍,尽管北京地区的开机率没有显著变化,可监测数据显示,电视收视高峰时段的总收视率在持续下降。“开机率反映的是多少家庭开着电视机,总收视率则反映了具体有多少人在看电视。”

  “直观地理解,黄金时段总收视率下降就是黄金时间看电视的人数在减少。”郑维东介绍,以北京在最黄金时段总收视率最高达40%左右为例,这就意味着100人中约有40人同时在看电视。他认为,网络等新兴媒体增加了民众的选择空间,这无疑分流了电视的收视人群。“只要家里有一个人在看电视,数据就要计算电视开机率。”郑维东认为,选择网络的大多是年轻人,但家中仍有老年人在看电视,这使得开机率没有大幅度变化,但总收视率却受此影响持续下滑。

  央视-索福瑞的数据显示,近4年来15岁-34岁观众的人均收视分钟数均在下降,但中老年人群体的人均收视分钟数呈现稳中有升。“总体来看,几年间,人均收视分钟数平均值并无明显变化,青少年观众收视时间持续减少,但老年观众看电视时间却在增加。”郑维东介绍。

  新媒体压境,电视怎么应对?

  业界与学者认为,新媒体提供给观众越来越多的选择,年轻人对于电视的依赖度逐渐减少。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介绍,近来发现身边年轻人开始使用手机等设备收看电视节目,对于电视机的依赖有所减少。

  郑维东也指出,当前年轻人可以通过更多的媒介来接触传播内容。随着移动互联网、平板电脑、手机的发展,年轻人开始认为“电视不是必须的”。然而专家也指出,电视的影响力依旧不容小视,尤其是在重大事件、大型活动直播、文娱活动等方面,电视仍然拥有独特的权威性及很强的影响力。郑维东以时下受到年轻人追捧的歌唱竞技节目为例,指出电视节目依旧塑造着观众的收视行为与习惯,营造出“定时去看某个节目”的收视氛围。“这说明电视在塑造社会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这是网络等其他媒介很难取代的。”

  对于新媒体冲击下的电视业前景,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明认为,随着竞争加剧,电视部门将会转变为一个内容提供机构,其发布平台也将是多样化的,不仅仅局限于向电视频道提供内容。

  “从国际电视行业发展来看,电视应对挑战做出了诸多尝试。”郑维东介绍,国外电视台不仅在传统电视频道播出内容,同时也在抢占互联网平台、视频播放网站及移动终端的制高点。他认为,网络让传统电视节目传播范围更广,这实际上也是在扩大传统电视业的影响力。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