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刘德华等扶植影视新人:明星的反哺

2013年11月22日 09:49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自从20世纪初好莱坞确立明星制以来,明星就成为电影中举足轻重的元素。而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电影明星的影响力也逐渐超越电影产业本身,开始渗透到整个娱乐工业以及大众文化和商业领域。因此,在电影这个收入差距悬殊的行业里,电影明星一直属于站在金字塔顶端的群体。在一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电影明星通常是每天到场最晚、离场最早的一个。一旦电影取得成功,电影明星又是创作者群体中受益最多的一个。这意味着他们的票房号召力增强了,他们的片酬自然会跟着水涨船高。

  中国电影产业虽然不如好莱坞的成熟和完备,但在近十年票房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明星制也初具雏形。从《建国大业》的群星璀璨,到现在每部电影上映必打明星牌,再到几乎每年春节必有的一部群星贺岁喜剧片……电影业界已经越来越认识到电影明星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明星飞涨的片酬也极大推高了电影的制作成本。举个例子,十年前,业界对中小成本电影的定义是投资额在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之间。而如今,只要投资额没有上亿的电影,都可以以中小成本电影自居了。而随着制作成本被推高,投资风险也随之而来。很多起用了大明星的电影,在市场上未能获得预期收益,有的甚至一败涂地,严重打击了电影投资者的信心。今年“光棍节”档期的惨烈战况就是一例。对于明星高涨的片酬,上个世纪的大明星、现在转型做电影导演的张瑜就曾委婉地提出批评:“我也不反对采用明星演员,他们也的确很了不起。只是他们片酬太高了,甚至比房地产还高。”

  并不是所有电影明星都拿着高片酬安之若素。很多明星也看到电影产业繁荣的外表之下暗藏的危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反哺这个他们安身立命的产业。这其中,有放下明星身段当导演的,在实现当初梦想的同时也让市场上的选择变得更多元,例如徐峥、赵薇、邓超;也有真金白银往市场里砸钱扶植新人的,例如刘德华、黄晓明;也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成立电影公司帮新导演找投资、找发行的,例如吴彦祖。

  这些电影明星倾注心血在“非正业”上,主要目的当然不是为了钱,因为这些项目有很多都是赔钱的。黄晓明投资的电影《匹夫》,去年上映后在市场上被“好莱虎”打得惨不忍睹;刘德华投资电影二十多年,有十多年都是赔钱的,直到2005年的《疯狂的石头》才开始赚到钱,2011年的《桃姐》才让他名利双收。即便有赚钱的项目,例如《致青春》,但明星为这个项目付出的努力太多,与轻松演部电影收片酬比起来,实在不划算。电影明星之所以有动力做这些事,有的是为了实现梦想,有的是为了改变电影产业。《匹夫》票房失利之后,黄晓明就在网上写道:“电影真真正正是长在我心里的梦,只是作为一个演员,能左右的太少,即便已经在这个行当里摸爬滚打了十年。”吴彦祖则表示,他监制《控制》是希望能改变行业里的一些不好方向。

  巧合的是,今年贺岁档的开局就将迎来两位反哺产业的电影明星的“战争”。今天,吴彦祖监制并主演的《控制》将上映,该片主打“新概念悬疑”,试图在进口片合围之下成功突围。12月12日,刘德华参与投资电影《风暴》也将加入贺岁档大战。刘德华本身是一代偶像巨星,同时也是圈内有口皆碑的“劳模”,他一直致力于扶植电影新人,其发起的“亚洲新星导计划”为电影业界培养了不少人才;吴彦祖同样外形出众,出道15年拍了约60部电影,勤奋程度非同一般。他和刘德华一样致力于电影工业的未来发展,与好友冯德伦联手创办突围电影公司,期望能帮助新导演脱颖而出。两位扶植新人的明星能否取得成功,为影坛输送新动力?是今年贺岁档开局最大的悬念。吴彦祖坦言,他在扶植电影方面以刘德华为榜样,也做好了失败的心理准备。刘德华则更有心得一些,他挑中了有才华又人品好的导演之后,只会监督导演在剧本上狠下工夫,到片场自己就收声,让导演做个独裁者。

  晨报记者 杨莲洁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