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产惊悚片被指没有扎扎实实钻研讲故事的技巧

2013年12月09日 17:46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笔仙2》剧照

  林心如在《绣花鞋》中

  无论是大片云集的圣诞贺岁档,还是春秋淡季,在电影院总能看到国产惊悚片的身影。不过惊悚片数量越来越多,却难有观众认可的影片。业内人士指出,国产恐怖电影需要尽快摆脱表现力差、市场混乱的顽疾,改变在电影市场的“打酱油”角色。

  佳片难觅

  11月15日,以“内地首部真3D惊悚大片”为卖点的《步步追魂》在全国高调上线,影片在宣传时一再强调“徐克《龙门飞甲》3D制作团队”“观众吓到窒息”等,然而上映两周,全国票房仅430多万元。

  “片子一般般,情节没什么创意,没意思,花3D的钱去看这个电影,太不值了。”福州影迷霍小姐说,虽然自己最终选择在网络上观看这部影片,但也有种浪费时间的感觉。

  “惊悚片的国内市场越来越差,影迷对国产惊悚片越来越不信任。”福建恒业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辉说,“中国的惊悚片套路太单一,都是前面唬来唬去,最终不是人格分裂,就是出现幻觉,总之都是主角是个神经病,都是自己吓自己。”

  国产惊悚片佳片难出,影片数量却节节攀升。据陈辉介绍,2007年恒业公司进入惊悚片领域时,全国才1部惊悚片,2012年和2013年则有20多部。

  “今年票房比较好的,能给人留下印象的也就《笔仙2》《绣花鞋》,都在2000万元以上。”福建中兴院线公司副总经理陈首文说,“这里面,《笔仙2》还是韩国导演执导,大量的惊悚片票房在四五百万元,有的甚至几十万元,纯粹就是‘打酱油’的。”

  陈辉表示,“狼来了”几次之后,观众已经不再会被吓人的片名和血腥的海报“骗”进电影院了。

  热钱搅局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产惊悚片质量难以令人满意,跟国内电影市场的混乱有关。

  陈首文表示,惊悚片在国内刚兴起时,几乎成了“低成本、低风险、高回报”的代名词。“1999年,阿甘拍了《古镜怪谈》,这部投资500万元的惊悚片取得了1100万元的票房,在当年被视为票房奇迹。2001年和2002年,阿甘又分别有投资100万元和200万元的两部电影《闪灵凶猛》《凶宅幽灵》上映,票房也都达到了1000万元以上。”

  这几部影片给市场留下了惊悚电影“小投资、赚大钱”的印象,导致大量的资本流向了惊悚片。“投资成本低,主要靠演员表现。”陈辉说,尤其是这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火爆,导致热钱涌入。“有些投资方前几年可能还在做房地产,现在看电影赚钱,也来拍电影了。这些刚进入电影行业的热钱,很容易就选择有市场需求、门槛也比较低的惊悚片。”

  陈辉表示,这些投资者跟风的居多,不是原来踏踏实实做电影的,不在影片本身的剧本、表演等方面下工夫,导致大量的影片制作水准低下。“有的弄个剧本,找几个不知名的演员,跟院线谈好能上映以为就行了。”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的电影制度,也导致国产恐怖电影地位尴尬,陷入表现力差、套路单一的怪圈。“恐怖电影题材受限,比如不能有鬼出现,即使出现了鬼,最终结局也要以科学的方式来解释。这样一来,片子拍来拍去就那么几个套路,难以有吸引观众的亮点。”陈首文表示。

  “由于没有电影分级,导致视觉表现力度受限,我们既没法出现好莱坞的血腥直白,也不能表现日韩的鬼怪惊悚。”对此陈辉有些无奈。

  市场期待

  业内人士坦言,虽然惊悚片在电影市场似乎难登大雅之堂,在国内更有诸多限制,但从市场来说,惊悚片有着相当规模的受众群体,因此业界对惊悚片的市场前景是看好的。

  陈辉表示,在更加追求刺激的现代社会,对惊悚片的需求更大,“惊悚片需求年龄层更跨越,多个年龄段都有不同喜好的惊悚片。”

  厦门影迷王小姐告诉记者,自己是重度惊悚片爱好者,大学期间,平均一个礼拜看一部,“完全是又爱又怕的心态,主要是因为我喜欢猜情节和结局,寻求刺激倒是次要的。”

  业内人士认为,国产惊悚片要想实现突围,要走出自己的特色,不妨多挖掘中国的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其实说起来,中国的恐怖题材非常丰富。我们的民间鬼故事太多了,像聊斋那么多故事,都很经典;所以说如果做好,中国的惊悚片有拍不完的题材。”陈辉说。

  “中国的惊悚片素材很多,但很多片子拍不好,也是因为故事讲得不好。没有扎扎实实钻研讲故事的技巧。像这些年很火的盗墓小说《鬼吹灯》《盗墓笔记》等,如果能用心去拍,这样的片子一定会卖座的。”媒体影评人罗来明说。(记者张逸之 邰晓安)

【编辑:宋宇晟】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