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贺岁片走过16年:见证中国电影市场档期意识发展

2013年12月10日 14:32 来源:烟台晚报 参与互动(0)

  自内地首部贺岁片 《甲方乙方》诞生以来,国内贺岁片市场已走过16个年头。16年来,贺岁片数量不断增加,票房年年刷新,影片类型年年增长,档期也年年延长。贺岁档期由最初的半个月拉长到如今的3个月,影片类型也从过去以喜庆、吉祥、团圆为主题的喜剧,发展到悬疑、枪战、科幻等多类型剧并存的业态。如今,贺岁片在内容上已偏离本意,所有在贺岁档期内上演的影片统称为贺岁片,连一些具有恐怖和悲情色彩的影片也被贴上贺岁标签。今年的贺岁档也不例外,绝大多数影片都与传统意义上的贺岁符号无关。一年一度的贺岁档成为凝聚人气、制造影片商业卖点的文化现象。

  对此,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黄式宪说:“贺岁档的本意是岁末电影人以电影形式聚集一堂,向观众恭贺新年、喜庆团圆,‘轻松幽默、明星云集、喜庆祥和、欢乐励志’是贺岁影片的特征。”据介绍,贺岁影片最早发端并流行于香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岁末,香港演艺圈明星都会自发聚集到一起,不计报酬地拍几部热闹喜气的影片献给观众,影片大多以“恭喜发财”、“家有喜事”、“福禄寿喜”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名字来命名。如今的贺岁片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只要有钱赚,各路英豪都来会师,贺岁档已演变为五彩斑斓的“万花筒”,很多电影都被贴上贺岁片标签。

  中影海外推广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铁东认为,贺岁档只是一个档期,很多人将之误认为是一种类型的影片,统称贺岁片的叫法不准确。贺岁档并非舶来品,而是一个具有浓厚东方特色的概念,在国外被称作“圣诞假日档”,这个档期跟“暑期档”一样,都属于“黄金影院映期”。大多数独立发行商都会尽力避开这两个最重要的上映档期,因为在这两个时段内,大公司通常会锁定所有最佳影院的最佳映期。独立小片若此时投放,无异于“自寻短见”。

  从国内贺岁档电影市场来看,尽管不少影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有相当部分的影片票房并不理想,有的还沦为陪衬,就连一些精耕细作的影片也只能昙花一现。毋庸置疑,贺岁档这个市场肯定是好的,但市场容量毕竟有限,不可能让每一部影片风光无限,弄不好就变为一场“有战无胜”的纯粹内耗战。贺岁电影获得成功绝不是靠贴上一个贺岁标签和狂轰滥炸做宣传那么简单。

  不论贺岁片最终演变成什么形态,贺岁电影对催生国内电影市场的繁荣发展所做的贡献都不容小觑。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说,贺岁档是国内电影一年一度最繁荣的档期,在有贺岁片以前,中国内地的电影市场还没有档期意识,正是基于贺岁片的推广,才引发了中国电影行业的档期自觉,贺岁档培育了电影行业的供需意识、发行意识、推广意识和档期意识。(张建伟)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