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内外媒体聚焦张艺谋"超生" 网友批替其说话者

2013年12月11日 09:19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12月4日,张艺谋工作室通过微博发声,对公众提出的为何超生而不移民的疑问,回答说他是一个中国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也是中国人。

  这一回应出炉后,引起网友和媒体的广泛热议。7日,新华社发表评论称张艺谋道歉无诚意,痛批这位国宝导演的道歉诚意不足,“一副理直气壮,甚至倒打一耙的傲慢嘴脸,更可见其所爱国家的公民在其心中的分量也不值一提。”

  新华社的这篇评论再次引发争议,港澳台及海外媒体均对张艺谋超生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普遍认为张艺谋的超生原本是单纯“违反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而已,但其4日的“统一回应”则类似“肥皂剧”般荒唐,至今已成丑闻。

  危机公关出昏招

  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澳大利亚《时代报》称,张艺谋在认错认罚之余,又通过其工作室发表声明,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给自己贴上了“爱国”的标签,“原本张艺谋的遭遇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如果他让孩子生在美国,就能规避计生,很多富人名人都这么干——这是中国社会的现实疮疤。但更多的中国网友对张艺谋意在转移视线的危机公关嗤之以鼻,张艺谋令人难以理解的逻辑使得‘超生门’变成了一幕肥皂剧。”

  台湾《中国时报》声称,张艺谋曾在1999年为送女儿出国念书办了绿卡,不到1年就退卡,其实为的是中国市场,“大陆《国籍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其公民具有双重国籍,他若取得美国国籍,就得放弃中国国籍,这意味着他放弃了在大陆的巨大市场,执导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也不会是他,他自然无法为了绿卡放弃国籍。”

  该报还写道,1987年张艺谋首次导演电影《红高粱》声名大噪,“从此之后,他在中国显赫了26年,他的电影被视为艺术,人更被视为中国国宝,但‘超生风波’烧了8个月,他的一世英名也毁于一旦。”

  《澳门日报》则援引新华社评论称,“法律在他心中的分量轻于鸿毛”,更称大陆网友完全不领情,“这到底是在道歉,还是以道歉之名兴师问罪、开脱罪责?”

  作品迎合西方受众

  被批“自我他者化”

  香港《亚洲周刊》也借机刊载文章《张艺谋与自我他者化》,批判张艺谋的“价值取向”。文章指出,当前,一些亚洲艺术家为了成名或者在国际上得到广泛注意,转而面向西方受众进行创作,刻意迎合西方评论界的审美标准。这种“自我他者化”的倾向在张艺谋的电影中越来越明显。

  文章提到其早期电影《秋菊打官司》,称片中的巩俐不施脂粉,身材臃肿,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影片表现了农村社会既局促又互相依赖的人际关系,又暗示有时法律不外乎人情,法治不如人治,与今年奥斯卡外语片得主《一次别离》里调解家庭纠纷的法官的立场有异曲同工之妙,“只可惜成名后的张艺谋急于拍大片逢迎西方的评论界和电影观众,直至《金陵十三钗》终于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

  替张艺谋说话

  遭海外网友谴责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副研究员易富贤9日在英国BBC中文网上发表评论称,张艺谋是迫于压力而“自首”。更声称,“一些民众出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心态,转而谴责张艺谋超生,成为卫计委的义务‘催款员’。”

  易富贤称有很多“非独家庭”给他发邮件表达不满,更罗列大量数据表示“中国缺的是孩子,需要鼓励更多的家庭像张艺谋这样生三个孩子,而不是严惩张艺谋。”

  不过,此番言论遭到了不少海外网友的谴责,国外网友留言表示,“文章所写的数据并无出处,这和从地摊上买来的‘密谈’、‘内幕’没啥区别,属于捕风捉影。如果一篇文章的论据建立在捕风捉影上,不会有什么人愿意相信。”

  链接>>>

  卫生计生委回应张艺谋超生:

  任何人都不享有生育特权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1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张艺谋、陈婷涉嫌违法生育问题时说,在法律法规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享有生育特权。

  姚宏文说,据了解,对张艺谋、陈婷涉嫌违法生育问题,当事人户籍所在地有关部门正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查核实,并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他强调,对公民违法生育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态度是一贯的、鲜明的。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各省(区、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都有明确规定。每一位中国公民都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