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称不看好《私人订制》票房:因时代不同了

2013年12月11日 18:31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据联和院线最新披露的消息,冯小刚执导的喜剧电影《私人订制》定于本月19日上映。业界普遍认为,这是冯小刚在去年《一九四二》遭遇票房滑铁卢之后的卷土重来。他要用自己擅长的类型,捍卫自己一手开辟的贺岁片荣誉。

  然而,从目前公布的电影说明书来看,《私人订制》几乎全盘复刻了冯小刚当年那部一鸣惊人的《甲方乙方》,但时间已经过去了16年。在不少电影研究者看来,冯小刚的此次回归,更多有一种刻舟求剑的意味;冯氏贺岁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电影可以复制,时代却变了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这是葛优在首部国产贺岁片《甲方乙方》里的最后一句台词。看起来,冯小刚自己至今停留在对1997年的怀念里,于是他找来老搭档王朔和葛优,依葫芦画瓢地炮制了一部2013版《甲方乙方》:《私人订制》。

  《私人订制》可以被视为《甲方乙方》的升级版,仍然是替人圆梦的桥段,只不过公司名字更洋气,4个人分工更明确:愿望规划师杨重、情境设计师小白、梦境重建师小璐和心灵麻醉师马青4人组成的公司“私人订制”,专营“替他人圆梦”业务,为不同客户量身订制圆梦方案。“私人订制”公司的口号是“成全别人,恶心自己”,不管客户的白日梦多奇葩、要求多严格,统统来者不拒,承诺满足客户的任何需求。

  “我不看好《私人订制》的票房,因为时代不同了。”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聂伟这样向记者表示。在聂伟看来,《甲方乙方》等一系列冯氏贺岁片的成功,最大原因在于冯小刚找准了那个时代的“痒点”。然而,时至今日,挠痒痒的方式变了,用聂伟的话说:“《甲方乙方》那一类电影,还有一点泛政治玩笑的意思,但现在这种玩笑网络上铺天盖地,大众需求早已通过网络消解。如今,以徐峥为代表的更加年轻的一代电影人,比冯小刚更知道怎么挠当下这个时代的痒。”

  贺岁片,不是终结,只是波谷

  事实上,比“冯小刚时代已经结束”更加残酷的是,今天的观众,似乎连贺岁片都不再需要。

  聂伟注意到一个现象:今年贺岁档一共有18部电影上映,比去年少7部,且其中大部分电影无法与所谓的贺岁片画上等号。什么是贺岁片?业内给出的定义是:喜剧,带有合家欢意味的,未必是一年里最好看的电影,但一定是观众熟悉的导演加明星,好比是一年一度的老友见面,就为逗个乐子。然而当下的中国银幕上,此类影片集中出现,“每天都可以是贺岁片。贺岁片的类型,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不存在这样一个特定性了。”聂伟这样表示。

  然而观众真的不需要贺岁片了吗?中国电影资料馆副研究员左衡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贺岁片和一般的喜剧不一样,它承载了人们在年终岁末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是大众抒发这种特定情绪的载体。如果贺岁片的喜感不强烈、定位不明确或者创作不给力,都会让人们感到格外伤感和失落。从这个角度来说,左衡认为,观众仍然期待贺岁片,而今天的银幕上,贺岁片与其说是终结了,不如说是进入了波谷。“一旦涌现出新生创作力量,诞生新的贺岁片美学模式,我相信,贺岁片还会回来。” 本报首席记者 邵岭

【编辑:宋宇晟】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