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冯小刚因他的平民色彩而有"范儿"

2013年12月27日 09:2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冯小刚是一个有“范儿”的导演,“范儿”的意思是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性格、风格、品位,没有了“范儿”,足以让你的电影票房一日游。冯小刚还是一个处在愿意琢磨现实和讨论现状的导演,勤勉得像个劳动模范。这是其他人无法复制的,尤其是北上的香港导演无法具有的品质,这里包含的是对生存状态的思考。

  十几年春晚看赵本山,贺岁电影看冯小刚,他仍然是有“票房价值“的符号,国产电影自宣导功能之后,一些有艺术追求的作品不乏有污染银幕之嫌,人们以为是食洋不化,装神弄鬼,叙事远不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兵张嘎》那样评书式样的平实。电影《私人订制》提及“雅”中毒,错在只是泄愤,论据不足,张艺谋、陈凯歌他们是“农民先锋艺术家”(这话是诗人杨黎说的),至少观众和冯小刚都认为吊儿郎当是一种美德。

  冯小刚自己说,《天下无贼》是我在抒发一个梦想,一个理想主义的作品。是两个贼失去了理想家园,但在一列火车上又找到了自己的本性。自《手机》开始,冯小刚开始思考的是另外一种游离,尽管他继续保持着“侃”和“损”的风格,不足的是“游离”得有些无力。

  除了吊儿郎当,葛优饰演的角色总是以灰色示人,同时又是抒情的,和冯小刚电影的其他角色游徙在城市里。冯小刚的电影以北京为基调,然现在哪有什么“京味儿”呢?胡同里的平易俗常与名流的雅逸,已经荡然无存,南锣鼓巷最多是一个盆景,充满了浪漫色彩的大院文化在房改面前销蚀,“本土文化”彻底退位,“移民文化”涌起。相传在北京,要搬十一次家才能够买得起房子,移民的构成从潘石屹到普通白领,收废品的河南农民,演员或者国际难民。北京仍然是风暴的中心,同时,钱权交易,难免猥琐,生活里总是深一脚,浅一脚,坐立不安。北京,既剧烈又新鲜,似乎你处于19世纪的巴黎,随时可以遇见于连那样的男人,随时可以遇见包法利夫人那样的女人,人际关系,难以言表。

  冯小刚的电影努力与现实对话,试图在作品中呈现与现实的观照,《私人订制》的问题是这种观照不巧妙了,说教了,忽略了简陋和简单的区别,甚至你可以看见冯爷有赌气的味道。《集结号》里是否吹响集结号是一种灵活;《1942》失控了,但还能够看得出“曲线救国”的诚意。但是,《手机》把困境都归结在科技,已经是开始无力了。

  类比一下,小说《尤利西斯》里的布卢姆在都柏林一天十八个小时的游荡,指向的是《奥德赛》,布卢姆追寻的是精神上的父亲,北京人在北京有自己的乡愁,大院里的少年和胡同里的箪食瓢饮,早已经成了虚构,也许这是冯小刚开始疲惫的原因。

  《私人订制》里的世风日下,同情弱者,无论你说他是温良敦厚,还是唏嘘感慨,观众还是找到愿意看的点,票房应该是个证据,但是要知道,票房是房地产助力的结果:电影院多了,电影作品还是有些拿不出手。

  观众不再溺爱冯小刚了,可我还是坚持认为,冯小刚是一个有“范儿”的导演,因为他的平民色彩。

  今年的关键词可以叫霾。是气候的霾,也是人群里的“霾”,举国上下在其中游徙,不只是冯小刚一个人吧?麦田

【编辑:宋宇晟】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