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越骂越有票房”是一个“怪胎”

2014年01月14日 13:52 来源:天天新报 参与互动(0)

  在电影市场成熟的国家,影评对于电影票房的高底走势具有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当然,曲高和寡,业界“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也是有的,但绝不会出现“恶评创造票房”的怪象。然而,据媒体报道,冯小刚的贺岁新片《私人订制》自首映以来,虽然业界和观众“恶评”不少,却“不出意外”地票房火爆而且创造首映10天过5个亿的纪录。

  面对首映后的负面影评,冯小刚回应说:“我现在就担心,大家骂得太厉害了,反而让更多的观众愿意去电影院看看这到底是部什么样的电影。”说这话的时候,冯小刚导演对于“恶评”的“担待”表现得倒是挺“信心满满”。

  然而,当一个导演乞灵于“恶评”将观众忽悠进电影院,从而挣得高票房,而忽视观众感受和评价,这与“捞一把就走”的假货贩子心态有何区别呢?看既有的关于《私人订制》的报道,在“恶评”中去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多为两类:第一类是冲着冯小刚、葛优既往建立的票房号召力看这部电影的,因此,无论电影多烂,他们都是冯-葛电影的票房铁杆支持者;第二类是冲着这部电影的“恶评”去看它的,看它是为了体验“看烂片骂烂片”的快感,即看电影不是为而看电影,而是为了在参与“话题电影事件”中找乐子、求渲泄。

  “越骂越有票房”,是中国电影市场仍然处于垄断时代的“怪胎”。回顾一下近年来那些“越骂越有票房”的影片,就会看到,这些影片能够在骂声中“坚挺”在黄金档期的院线上,成为观众们万般无奈的“别无选择”,都是因为它们是特权导演的“大作”。

  近年来,导演骂影评人、导演互相恶骂,“以骂养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贺岁档期注定上演的“好戏”。冯小刚本人似乎是深谐“导演骂经”的。这几年来,似乎他每有新片上映,公众都会如期聆听到“冯导骂阵”的刺耳嚣声。这不,前些天还对媒体“越骂越欢”的冯小刚导演,又在微博中痛斥批评者“连他妈潜台词都听不出来”!据媒体报道,尽管上映10天,《私人订制》票房破5亿,再创国产票房同比新高,然而,因为“几乎是同期上档的影片中评分最低的,评价不高引发了投资者对华谊兄弟前景的担忧。”冯小刚导演此番变脸“回骂”难免令人想到是在为《私人订制》票房发力。

  “越骂越有票房”,它可能在一定时期肥了某些特权电影人和投资人的腰包,但是,在根本上是对中国观众和中国电影的双重伤害。这种伤害就是“有票房无品位”的电影成为中国电影的“高端产品”,而在目前中国国情下,中国观众对于这些“高端产品”还必须“别无选择”。当然,在电影和观众双重遭受伤害的前提下,腰包肥了的特权导演们最终也会自偿苦果――如果冯小刚们清醒的话,他们可以看到已有曾经拥有“绝对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为他们做了前车之鉴。

  我们不得不说,“越骂越有票房”显示出国产电影之忧患。  ○文/肖 鹰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