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是什么电燃了电影春节档?

2014年02月10日 08:32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2014年的春节档被不少人称为“史上最牛春节档”。正月初一至初七,全国电影票房高达14.12亿元,观影人次达3880万,放映场次达80万,均创下历史新高,较去年分别同比增长了60%、70%、42.86%。

  票房的飞速增长并非偶然,这由产业和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共同铸就。高票房令人炫目,但成功背后的经验和规律则更值得关注。

  ——编 者

  看什么:《爸爸去哪儿》等合家欢影片欢庆、祥和,满足春节档观影期待

  正月初一,共有《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爸爸去哪儿》《澳门风云》《前任攻略》4部国产影片上映。与此同时,此前上映的动画片《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飞马奇遇记》也仍在影院排片中。当天,全国票房高达2.58亿元,刷新了2013年2月14日创下的国内电影市场单日票房最高纪录。此后,全国票房于初二、初三两天连续单日超过2亿元,初四至初七均单日接近2亿元,长假7天总票房达到14.12亿元。日均超2亿元的市场表现,令整个电影行业为之振奋。

  是什么影片点燃了市场喷发的引擎?

  数据显示,春节长假期间,《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和《爸爸去哪儿》始终在各大影院的排片表上齐头并进,遥遥领先于其他几部影片。在票房表现上,《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成为第一部首日票房过亿元的国产影片,并先后刷新了国产影片最快破1亿元、最快破2亿元、最快破3亿元、最快破4亿元、最快破5亿元的纪录;《爸爸去哪儿》则以首日9200万元的票房,刷新了国产2D影片首日票房最高纪录。截至正月初七,《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收获票房6.19亿元,《爸爸去哪儿》收获票房4.74亿元,两部影片对市场的带动作用不言自明。

  如今,业内已经形成共识:与暑期档、国庆档等其他几个重要档期相比,观众在春节档怀有特定的观影期待——欢庆、祥和、合家欢。在这样的观影期待面前,谁能在内容和营销等方面做到与市场需求相贴合,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与《爸爸去哪儿》的取胜之道正在于此。

  作为迄今为止投资成本最高的国产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在文学经典《西游记》前八回的基础上改编而成,适当增加了魔幻和温情元素,提高了影片的观赏性;另一方面,影片使用了2300个特效镜头,占到全片镜头总数的90%以上,加之震撼的3D效果,被业内人士称为内容叙事与科技特效结合得最好的高工业规格国产大片。

  《爸爸去哪儿》则是一部以春节档为目标市场量身订制的电影产品。该片由电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原班人马打造,片中主要人物和内容模式也沿用电视节目。电视节目播出时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已经为该片制造了难得的社会关注度和话题效应。

  谁在看:已经养成观影习惯的人回到家乡,带动二、三线城市亲友走进影院

  一直以来,贺岁档是中国电影市场上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档期,而从今年春节档的表现个来看,春节档已经呈现出超越贺岁档的发展势头。这种超越的背后,是影院建设和观众结构性变化带来的市场格局更新。

  过去10年,不少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生活的人,已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观影习惯。春节期间,这些人回到位于二、三线城市及县级城市的家乡,他们的观影习惯在家乡得到释放的同时,也带动了身边更多的亲朋好友走进影院,使看电影成为春节期间老百姓重要的文化消费方式之一。

  另一方面,去年以来,电影院建设向县级城市的延伸则为春节期间的回乡观影提供了硬件基础。2013年底,全国银幕总数达到18195块,是2002年启动的产业化改革前的近10倍,其中,县级城市的影院多达5362块,并且还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随着三、四线城市及县级城市影院建设的加快,新兴市场在全国市场格局中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高。

  拿一直以投资二、三线及县级城市影院为发展重点的广东大地院线来说,2013年,该院线在全国院线票房排名中位列第四,票房占比7.4%,今年春节长假期间,该院线票房跃居全国第二,票房占比提高到10.3%,人次占比也由去年的8.5%提高到9.8%。正月初一,该院线票房更是高达2619万元,占全国总票房的10.2%,人次占到11.08%。业内人士认为,新兴市场呈现出的旺盛的电影消费需求,将成为推动中国电影市场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电影市场的观众主体也正在经历一轮明显的结构性变化。

  2013年,一批青春题材影片的市场成功让人们惊叹,在“80后”成为电影市场的主力后,“90后”的电影消费需求正在逐渐呈现。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中的一部人在组成家庭、成为父母之后,家庭观影成为新的观影形式,陪老人看电影、带孩子看电影,观影习惯的社会化“辐射”进一步促进了市场规模的几何型增长。这种几何型增长,在今年春节档上映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与《爸爸去哪儿》的市场表现中已经得到了有效印证。

  市场规模扩大与观众结构性变化的双轮驱动,正在推动中国电影市场进入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状态,随着具有固定观影习惯的观众数量增长,市场呈现出的活力和潜能或将带来难以估量的拓展可能。

  怎么走:电影市场需要“合家欢”,也需要常规产品

  事实上,《爸爸去哪儿》上映后,争议一直存在。有人认为它并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而是纪录片和电视节目片的大银幕化呈现。但无论如何,观众和市场对《爸爸去哪儿》的认可和欢迎已经足以说明这部影片存在的合理性和重要性。

  有专家分析,某种程度上,《爸爸去哪儿》的表现代表着中国电影市场当前的发展状态。对于许多观众来说,影院观影的社交意义或许远远大于观看电影本身的意义。尤其在三、四线城市,观众到电影院看电影的动机和目的往往是复杂的,电影院不仅是单纯的电影放映场所,更是陪父母、陪孩子、朋友聚会等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电影产品要更好地满足观众的这种需求,就必须在内容上更好地实现“合家欢”定位。

  但是,对于一个健康合理的产业和市场来说,只有“合家欢”式电影产品也是不行的。从今年春节档的影片布局来看,虽然《澳门风云》和《前任攻略》在长假前几天被“合家欢”抢尽了风头,但随着长假接近尾声,这两部影片的排片率也逐渐提升,显示出较强的市场后劲。截至正月初七,《澳门风云》票房收入1.82亿元,《前任攻略》收入4292万元。

  分析认为,相对于《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和《爸爸去哪儿》,类型化程度高、分众市场目标明确的《澳门风云》和《前任攻略》更应被视作电影市场的常规产品,其市场表现更能检验出产业和市场的发展水平。虽然在春节档这样的特殊时期,这些以分众市场为目标的影片在短时间内被“合家欢”影片遮蔽了锋芒,但就长远来看,专业化、分众化、类型化程度较高的影片仍然是必须着力打造的产品。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