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柏林影展的中国身影:李安张艺谋王全安皆曾获奖

2014年02月13日 14:08 来源:大连日报 参与互动(0)

  北京时间2月7日凌晨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拉开了帷幕,据悉在电影节期间,将有近400部电影轮番放映。而今年柏林电影节堪称“华语片的大年”,也让本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更受国人的关注。在被称为中国导演福地的柏林电影节上,中国多位导演都以柏林为转折点打开世界的大门,他们的影片闪耀柏林,带动着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本期《钩沉》版特约我市集邮家李洪源用他收藏的邮品讲述两位中国导演与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故事……

  张艺谋:红色风暴席卷柏林

  1984年,张艺谋在陈凯歌执导的影片《黄土地》中,以独特的造型表现获得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法国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第五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东方人柯达优秀制片技术奖。1987年,从未学过表演的张艺谋主演影片《老井》,并摘取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第11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而真正使他名声大噪并进入国际电影知名导演行列的则是在柏林电影节吸引了世界目光的《红高粱》。

  《红高粱》不单单成就了张艺谋也成就了巩俐,在拍《红高粱》前,有两件事是张艺谋费尽了心机做的:一是说服当时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吴天明为影片投资,同时在莫言的帮助下在山东高密种上了百十亩高粱。二是寻找适合扮演女主角九儿的女演员。按张艺谋当时的想法,他不想找一个知名演员来演九儿。他想用新人。当时在中戏表演系读二年级的巩俐年仅22岁,在与巩俐交谈了不到十分钟张艺谋就将莫言的《红高粱》交到了巩俐的手上。而巩俐也没有令他失望,她成功饰演了一个敢爱敢恨,温柔贤惠,追求解放的九儿。银幕上的巩俐落落大方,执着坚强,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征服了全国数亿观众的心灵,也最终使她成为了电影的标志性面孔。

  《红高粱》在1987年一经公映,便在国内外获奖无数,赞誉一片,无论是在技术层面对华语电影所产生的影响,还是所带来的思想冲击,都是任何影片所无法比拟的,赞美生命是该片的主题。在影片中,红色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红色是打破压迫的力量,是革命的勇敢,也是一抹不会淡的仇恨。就是这场红色风暴,让《红高粱》在1988年获得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00年,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获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李安:现代与传统的交流和碰撞

  同张艺谋相似,一直在电影界默默无闻的李安也是凭借着金熊奖在国际影视界的声誉猛增,一举跃入世界知名导演行列。

  李安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家庭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浸染,父权家庭的中国典型模式也为他日后的作品提供了生活基础甚至是原始素材。他曾前往美国留学,先是在伊利诺斯大学学习戏剧导演专业并获戏剧学士学位,后又前往纽约大学学习电影制作,获得电影硕士学位。从纽约大学毕业后他还参加了著名黑人导演斯派克·李的摄制工作。然而1984年后,李安因没能找到一份与电影有关的工作,不得不赋闲在家,靠仍在攻读伊利诺斯大学生物学博士的妻子林惠嘉微薄的薪水度日。

  1993年李安的《喜宴》凭借着颇为宽容的叙事视角和中国电影中不多见的幽默笔调,将西方式的同性恋故事与东方式的人伦道义错综对接,一层层的铺展开去,延展出较为丰富的人文内涵,并最终夺得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金熊奖。《喜宴》讲述的是一个在现代与传统的交融和碰撞的社会下,长辈和青年人对爱情、婚姻、家庭的不同看法与追求的故事。影片更多体现的是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发生在纽约的《喜宴》,带着明显的文化差异的符号。李安把故事节奏运用得张弛有度,并且,在这张弛中享受着文化的责任与接替。

  1996年李安凭借美国电影《理智与情感》再获金熊奖,影片情节描写精细准确,气氛欢快,关于爱情、婚姻和社会对情人的禁锢这一问题,该片做了一次优雅、清新的探讨,演员阵容强大,英国电影明星休·格兰特和凯特·温斯莱特表演不俗。

  另外,中国电影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还有一些闪光的亮点,2001年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获第5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银熊奖,2003年影片《盲井》获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艺术贡献银熊奖,2010年第60届柏林电影节上,王全安则凭借新作《团圆》获得最佳编剧银熊奖,2012年《白鹿原》获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银熊奖。

  众多国际知名导演在这里起步

  柏林国际电影节原称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与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

  1951年6月底,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的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风风火火地开锣了,其口号是中庸色彩浓厚的“和平、友爱”,言下之意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每年都举办一届,为期两周。原在6、7月间举行,后为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3月间举行。1990年起,联邦德国与东德统一,该电影节正式更名为“柏林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宗旨是通过放映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影片,促进世界各地区电影工作者的交往,争取电影节映出的影片作商业性的发行放映。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围电影参与的竞赛单元,由国际性的评委会颁发电影节主要奖项——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像雏形是女雕像家雷尼·辛特尼斯于1932年设计而成的,1951年开始为获奖者颁发并一直沿用到1959年。从1961年开始,原先柏林熊抬起致意的右臂变为左臂。

  而今的一大批国际知名的电影导演正是以柏林国际电影节作为他们电影生涯成功的起点。比如德国的法斯宾德、意大利的安东尼奥尼、法国的戈达尔、美国的吕美特、印度的雷伊、西班牙的绍拉和中国的李安、张艺谋等多位电影导演。

  到了21世纪初,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意义不仅在于吸引了大量观众,而且还吸引了许多电影制作人。超过60个国家的报纸、杂志、互联网、电台、电视台的将近3000名新闻记者蜂拥而来,每年仅公开的电影放映就吸引了超过35万观影人。(文/李心悦)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