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金牌制片人施南生谈秘诀:选好档期 算好收益

2014年02月13日 16:35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上世纪70年代先后在无线、港台、佳视、丽的担当制作人。80年代在新艺城,创出港产片的黄金时代,协助有线、传讯、电讯盈科等收费电视开天辟地。

  很多人认识施南生,是因为她和徐克的婚姻。但在电影圈,香港金牌制片人才是施南生的真正头衔。

  从影三十余年,她一手打造了《无间道》、《倩女幽魂》、《桃姐》等片,并将它们推向了国际舞台。如果没有她,徐克不会有如今的成就。对于“金牌制片人”的头衔,施南生谦虚地表示,她只是打点拍电影之外的一切事物,负责融资、合约、发行、宣传这些满大街的人都做得来的事情罢了。

  近年来,施南生将目光转到了年轻导演身上。她说动刘嘉玲和陈坤零片酬出演,拉来好朋友杜可风、张叔平全程支持,只为帮助新导演刘韵文完成她的第一部长片《过界男女》。

  如今,该片将于明日上映。借影片上映之际,昨日,本报记者专访了这位叱咤风云的幕后推手,她分享了自己成为“金牌”的秘诀。

  秘诀一

  平衡关系:与导演找到共通点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FW):这次选择的是新人导演,但两位主演都是大明星。作为制片人,需要在他们之间如何协调?

  施南生(以下简称施):陈坤和刘嘉玲非常没有架子,都很会照顾人,他们知道新导演会有压力,所以会用他们的方式来为导演解压。我作为制片人,把创作的部分交给导演,并和新导演找到共通点,这样便于沟通,有些可以用数字丈量的东西还好,如果遇到比较虚的东西,比如意识形态等,就要找到默契。因为有些新导演自己有时候都不知道最终呈现的会是什么情况。

  FW:和徐克这些成功的导演合作了这么多年,你觉得他们身上有哪些重要素质可供新导演借鉴?

  施:成功的导演在文化、视野、表演等各方面的修养都非常好,所以修好自己的内心,修好自己的学问,才会有能力去用不一样的方式讲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好的导演言之有物,讲的方式又动听。所以自身要够强大,就要不停地修行。

  FW: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并不缺乏资金,新导演如何判断?

  施:这几年青年导演找到的资金很多,但你要找和你匹配的资金。新导演更需要有经验的公司,它拿的不仅是钱,还要有经验和探讨。大导演反而不需要,他们只要有资金,有人运作就好。

  秘诀二

  选好档期:不亏本,不丢脸

  FW:做了这么多年制片人,对你来说,什么样的项目才是好的项目?

  施:我从来都是拍商业电影的,我的概念是商业电影要做到收支平衡,如果亏本了,那就不叫商业电影。我拍商业电影的要求只有两条,一是不要亏本,二是不要丢脸。就算是第一步赚钱了,如果回过头来跟我说,我做了一个烂片,那几十年都抬不起头来。

  FW:情人节档一共有七部爱情片扎堆上映,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的电影脱颖而出?

  施:每个档期都有很多电影,我这个电影不是大制作,不是非得排第一名,我们很尊重发行方,他们更懂得哪个档期最适合。同档期都是比较传统的爱情电影,我们这部比较另类。而陈坤和嘉玲又是友情帮忙,所以对票房并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FW:现在的档期越来越多,像“情人节”、“光棍节”这种以一天为主的档期都呈现了扎堆的现象,作为金牌制片人,你会怎么做?

  施:就在不久前,我还听到有同行跟我说,要全部精力弄好电影,结果我问他电影定在哪个档期。他就问我现在就要定档期吗?其实现在还有很多人是这样的心态。

  做大片,我在一年半以前心里已经有数了,要什么时候上映,事先跟院线、发行方打好招呼,就是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先留个位置。现在排片竞争这么激烈,另外对观众层面要有适当的宣传力度,太早讲大家都忘记了,太晚讲消息来不及扩散。我们还要照顾去电影节的时间。总之,一定要有目标,确保有平台让电影出来。还有,尤其大制作的电影,一定要跟演员讲好宣传期,因为大牌演员都非常忙的。

  秘诀三 海外发行:拉高收益,增加影响力

  FW:近年的中国电影海外销售发展情况如何?

  施:早些时候中国的武侠片和警匪片在国外卖得还不错,但后来这种类型影片太多了,大家都腻了。近几年现实题材比较多,像《泰囧》、《中国合伙人》这样的现实题材在中国就特别好,但海外观众不理解文化背景,所以不认同。但是没关系,中国票房好可以补回来。

  FW:但《过界男女》的海外销售情况不错,你制作的电影从未赔过钱,是如何做到的?

  施:来了一个项目,我会先算一下。中文片的传统市场,例如内地、香港、台湾、新马等地有多少票房,如果这个片子是讲一种共同感情的,必然会有海外市场,争取达到,市场不停变化,此消彼长,所以我做的片子基本上都赚钱的。

  但不光是从商业的角度,电影是软实力,我还是希望最后中国电影在海外票房高一点比较好,这样就会有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而我们的电影也可以为我们说话。要达到这一点,我们还需要更多类型和样式的电影。(记者 田婉婷)

【编辑:蒲希茜】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