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美国骗局》:反类型电影的胜利

2014年03月03日 16:55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鉴定对象: 《美国骗局》

  10项奥斯卡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和男女配角,《美国骗局》在提名阶段的“全垒打”吊足了影迷们的胃口。但看完全片后,大家又迅速分成两派,一派说这么一个“洗剪吹”的神经质电影好在哪里?另一派说,这就是导演大卫·欧·拉塞尔的反类型片风格。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美国骗局》源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起钓鱼执法案,一群FBI与诈骗高手合作,假冒阿拉伯富商,故意行贿政府官员,并录下全过程,以此作为控告的证据。这一事件在当时的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并导致多名议员下台。这个题材如果由奥利弗·斯通执导,他一定会把讨论的维度扩大到极限,成为另一部《刺杀肯尼迪》;如果让本·阿弗莱克来拍,这些情节足够他堆积更多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成为另一部《逃离德黑兰》。只有拉塞尔才会把一个优质的政治犯罪题材电影拍出神经质的质感——观众越期待什么情节,他就越不愿意展示。

  在《美国骗局》中,神经质的角色不止一个,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骗子比警察还精明,但他从形象上看就很白痴;在传统的犯罪类型片里,艾米·亚当斯应该是个活色生香的女助手,但自从她莫名其妙地“跟了”贝尔后,智商也变成了“负数”……这些反类型片的角色,再加上看上去就很傻的剧本,一部奥斯卡提名影片就诞生了。可见拉塞尔虽然不愿意讨好观众,却很懂得如何讨好奥斯卡评委。

  王正昱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