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收视率调查“国标”非强制 需电视台等多方遵守

2014年03月14日 10:52 来源:千山晚报 参与互动(0)

《最强大脑》现场

  近期在上海举行的2014中国电视剧制播年会上,业内人士对收视率提出质疑:“2月11日晚的全国收视率峰值超过40%,按这一数据分析马路上已经没有人了!”无独有偶,眼下综艺节目呈现收视第一“满天飞”的态势。针对收视乱象,记者采访获悉,日前国家标准委批准颁布了《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并将于2014年7月1日起实施。这也意味着国内的收视率调查将“有标可依”,还将对收视率调查建立举报制度。

  盘点乱象 收视率比春晚还高

  近日,在上周于上海举行的2014中国电视剧制播年会上,电视圈的大腕儿们纷纷斥责数据污染已严重到荒唐的地步。

  引发业界争议的原因在于,今年开年以来,收视数据明显变得离奇。SMG尚世影业CEO苏晓以今年2月11日“全国整体收视率超过40%”为例提出强烈质疑:“央视马年春晚,全国202家电视台并机播出的收视率也只有30.98%,但2月11日晚33个城市收视数据加一起,全国收视率峰值却超过40%,理论上马路上已经没有人了!”

  无独有偶,同为前段时间某个周五晚上播出的三档综艺节目也都表示自己为收视冠军:根据CSM48城市数据,《我是歌手2》以2.21%的收视率成为冠军;《中国好歌曲》的制作方灿星也发布数据,称在CSM全国网“连续第七次蝉联同时段综艺节目收视冠军”;江苏卫视也亮出《最强大脑》成绩单,称该节目收视份额为8.54%,领跑周五晚间所有节目。据悉,出现这种乱象的原因是,以往的收视率标准不一,电视台往往采用对自己有利的标准衡量自己的收视率,所以就产生了同时段的三个“第一”。

  严防造假 收视率上“紧箍咒”

  近几年来,由于电视行业竞争激烈,不少机构将收视率与个人业绩挂钩,因而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收视率乱象。例如,收视率样本户被收买控制,花钱买收视等恶意造假行为屡被爆出。因而此次出台的收视率国家标准也对收视率样本户进行了规定,称“数据提供方必须对样本户资料严格保密,严防样本户受到第三方的影响。”同时,“国标”也规定,收视率数据的使用方不得以任何方式获取样本户资料和干预收视样本户收视行为,以确保数据的客观公正性。

  同时针对收视率调查机构长期以来缺乏第三方监管的问题,“国标”也指出,收视率调查机构须遵照监管机构和ISO国际质量标准的各项规范要求,并接受独立的第三方审核,以确保调查执行的科学、规范、客观和公正。同时也建立举报制度,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接受举报并履行核查。

  “国标”同时指出,收视数据不是节目评价的唯一指标。

  共同努力 维护“国标”约束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显示的信息来看,此次《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的“国标”属于推荐性国家标准(GB/T),并无具体的法律约束力,即只是一种自愿建议性采取的标准,而非硬性规定。但这样的“推荐性标准”若在行业内部达成共识,被电视台等行业机构接受并采用,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则会有一定的约束力。因而酝酿多年而最终出炉的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若不想成为“一纸空文”,同样需要收视率数据提供方以及电视台等使用方共同遵守执行,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目前日益泛滥的收视率造假现象。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