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用商业外壳包装文艺片难有效

2014年03月31日 15:43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白日焰火》好看吗?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喜欢的力捧,而不喜欢的则认为“这是一部逻辑混乱、节奏拖沓,很不真实的影片。”采访业内专家、综合观众意见、走访市内大多数影院后,本报记者发现,《白日焰火》用商业外壳来包装文艺片,导致了它两极分化的口碑,也是令该片票房逐日走低的主要原因。

  文艺不商业

  据称,《白日焰火》的营销费用超过2000万人民币,几乎与电影制作费相当。其宣传期间一直是打着“商业手段包装艺术片”的旗号,以惊悚犯罪为主要卖点,尽量规避电影的“文艺属性”,放大其商业属性。

  其实《白日焰火》很文艺,拿它当做商业片来看的观众,会很失望,觉得片子不好看。刁亦男的拍摄手法特别,故事的背景和环境很写实,整个案件的推进却很小心、很隐晦,不少答案藏在片中一笔带过的细节里,稍不注意就会觉得此后的线索发展不合理。而且影片的惊悚元素其实并不像想像的那么多,一般推理片中常用的设伏、悬念的手法也乏善可陈,缺乏严谨的推理和紧凑的节奏,很多观众反映看不懂,也就不足为奇。

  营销不对路

  一位资深台湾媒体人认为,《白日焰火》剧本、剧情和演员表演都不错,但它在国内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火爆,是因为“像这样的一部文艺片,却用‘商业片’的手法来包装,让观众在观影后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明明拿着德芙的包装袋,吃到嘴里却变成了洋芋片,说好听点是广告效应,难听点就是有点欺骗,观众自然不会买账。”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该片的“商业包装”正是其营销败笔,也是导致影片后继无力,无法达到预期票房的主要原因。

  此外,影片从柏林回到国内后的宣传也有“后继无力”的感觉,记者采访国内部分一、二线城市影院经理后发现,该片只有在柏林获奖的最初几日进行了强化宣传,回国后宣传力度很低。在国内仅有的几场影片见面会上,不少记者想约主创人员的专访,但均被宣传公司拒绝,理由是“他们不愿接受采访”。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影片投资公司的大本营南京宣传到位,其他城市如上海、杭州、成都、武汉等地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

  主演不大牌

  还能证明《白日焰火》不是商业片的另一个要素,就是影片的几位主演都不够大牌。廖凡,出演过的影片都偏文艺,《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好奇害死猫》等等,口碑均佳,票房均差。哪怕他今年凭借《白日焰火》获得了柏林影帝,很多观众还是难以把他的脸和名字对应起来。桂纶镁,在台湾一直是半红不紫的状态,她在粉丝中的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也有限。

  来自电影院线的圈内人士分析,在国际上获奖对票房的号召力是存在的,但不是主要因素。观察近两年的中国电影市场,票房位于全国前列的影片,主创阵容一般都很强大。有了明星的保证,故事再讲得好一些,才是高票房的基础,如果能再有点艺术性,那更是锦上添花。刘德华加盟的《桃姐》和范冰冰主演的《观音山》,都是很好的例子。

【编辑:蒲希茜】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