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归来》是张艺谋重回知识分子的信号

2014年05月16日 09:36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电影《归来》脱胎于严歌苓的《陆犯焉识》,一部出色的“文革”小说。张艺谋只截取了小说的最后部分,故事从“文革”中的老右派陆焉识逃回家看妻子开始,然后主要讲述“文革”后,陆焉识和妻子冯婉喻的“精神疗伤”。这是一部纯正的知识分子电影。

  张艺谋是黑泽明的粉丝,《七武士》《罗生门》是他梦想拍出的电影。

  在一座雨中倾颓的罗生门下,行脚僧、卖柴的、过路人,聊起一桩离奇古怪的命案。随着讲述者身份的变换,在不同的视角下,案件也变得扑朔迷离,映照出每个人心里的地狱。这一被编剧宋方金称为“母题电影”的电影,具有哲学高度的概括性,拿来描述张艺谋、《归来》和他的电影生涯,也许可以提供另外一种评价视角。

  电影《归来》脱胎于严歌苓的《陆犯焉识》,一部出色的“文革”小说。张艺谋只截取了小说的最后部分,故事从“文革”中的老右派陆焉识逃回家看妻子开始,然后主要讲述“文革”后,陆焉识和妻子冯婉喻的“精神疗伤”。这是一部纯正的知识分子电影。

  讲述“文革”的电影并不好拍。《归来》仍然对准“文革”这一敏感区,有偏向虎山行的胆识。但张艺谋又不是跟体制死磕的人,他并不直接表现,而是瞄准了“后文革时代”,讲述文革带来的次生灾害,描述更深沉漫长的痛苦,角度选取令人叫绝,显示了张艺谋对尺度拿捏的精准。

  《归来》释放了张艺谋向艺术电影回归,并向他的老朋友(后来成为老对手)——知识分子走近的信号。这是对《归来》的一种评价方式,但只是一种而已。有人看过片子,发出张艺谋“贩卖苦难”的批评,独立学者司马南看完《归来》之后,发微博说:“张艺谋们大概认为30年来控诉的还不够,所以又挖开伤口撒盐,开启#新伤痕文学#,并津津有味地、诗意地、夸张地加以欣赏、膜拜、玩味……”

  看,我简直怀疑我们三个看的是不是同一部电影,真正的知识分子精英还未出场,一部并不难解读的《归来》,已经被分析得南辕北辙。如此具有罗生门效应的,导演里只有张艺谋,因为他拍出的片子如此庞杂,既有经典巨作,也有超级烂片,价值观如此摇摆,而他本人又沉默如石头。

  不要急着下结论,按照罗生门的剧情,笔者应该再换个叙述方式。张艺谋有权利讲出他本人的真实想法,或者说他想告诉我们的“真实想法”。以《英雄》为例,这部电影的收获是空前的,包括票房与炮火,崔卫平将《英雄》称为“献给金正日与萨达姆的影片”,批评张艺谋为独裁者挎刀站台。张艺谋则称自己根本没想那么多,也没想那么深。对于《三枪拍案惊奇》、《金陵十三钗》的批评,张艺谋完全接受,称商业之手伤害了影片品质,却未能坚决抵抗,这源于性格中与生俱来的弱点。

  如果将知识分子的评价与张艺谋的自陈比较,会看到两个差异巨大的张艺谋,一个是处心积虑的投机者,一个是思想简单的艺术家;一个是国家的装修大师,一个是埋头干活的老实人。如果再增添几个人物讲述,官方、张伟平和外国观众,张艺谋就成了黑泽明《罗生门》中的多襄丸,那个胆大包天的、胆小如鼠的、坚守原则的、毫无底线的强盗。

  艺术家的幸福和困境都在于,一旦作品面世,就不完全属于自己,过分的溢美和恶评是必然注定的命运。对作品批评的误差与误读,只有留给漫长的时间去解决。张艺谋的电影并不复杂,也不难解读,但他风云际会的人生,比其电影更具有解读价值,当二者结合,就具有了解读的难度与深度。笔者可以断定的是,留给历史书写的张艺谋,要比他本人复杂得多。

  从历史的角度看,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恒的利益,也没有永恒的电影。这是罗生门的真相。

  我认为《归来》是一部出色的电影。我好奇地期待着人们对《归来》的解读。

  潘采夫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