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艺谋主动提及超生:瞒着八旬老母却被播进新闻

2014年05月17日 11:26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张艺谋前天做客《杨澜访谈录》时,主动提及超生事件,坦言本不想让八旬老妈知道,却在吃饭时正好撞上央视播出自己超生的新闻,“老妈怕惊着我,反而安慰我”。而对于子女,张艺谋只希望他们健康、普通,“别放到风口浪尖上了”。

  谈及近几年的烦恼,张艺谋主动说起去年无锡计生委针对其超生频频发函一事。“那时我正拍《归来》,律师一趟趟到剧组里找我,陈道明和巩俐担心会影响拍摄,我也想尽办法把超生的事尽量往后拖。”

  希望儿女普通别上风口浪尖

  从来都报喜不报忧的张艺谋不希望八旬老妈知道这事,没想到,刚把老妈从西安接到北京,母子俩边看央视新闻边吃午饭,正好看了说他超生的新闻。“关都来不及,只能特别尴尬地把新闻看完。新闻播得还挺长,底下还打着标题。我有点蒙,想着怎么解释呢,老妈反倒怕我受惊,拍了拍我说‘没事儿,没事儿’。”

  对于同样从事电影工作的大女儿张末,张艺谋对其忠告是“生活第一,拍电影第二”,“我不希望自己在生活上的缺憾同样发生在女儿身上,我甚至调侃‘你再拍也拍不过我’”。

  张艺谋主动谈及三个超生子女。他说自己拍《归来》也学《归来》,“《归来》讲的就是陪伴,我现在也尽量花时间陪伴年幼的三个子女,比如每到星期天都争取跟他们吃饭。但我属于一工作就把家庭撂到脑后的人,我不是很称职的父亲。”

  年过花甲的张艺谋不再以事业为重,认为家庭、孩子最重要,“因为它是你的港湾”。他不希望下一代再像自己这样,“还是让他们健康普通为好,别放到风口浪尖上,要不你看狗仔队天天在那拍孩子,我就一点招都没有”。他露出无奈的表情说:“我就希望给他们一个低调、平和的环境去成长,不要把我的干扰带到他们身上。” (《京华时报》)

  章子怡盛赞《归来》

  夸巩俐表演精彩

  《归来》上映,不少知名人士看过之后点赞,而在豆瓣网上,观众也给出了8分的高分。

  稀土部队(章子怡):《归来》~轰轰烈烈无数不如相濡以沫一路。无论发生过什么张艺谋导演都未曾远去过,巩俐姐一如既往的精彩。预祝《归来》好成绩!

  郑渊洁:今天买票去电影院看首日上映的电影《归来》。这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

  司马南:张艺谋玩味“新伤痕”。昨天被邀至蒲黄榆地铁口不远处的某影院看了一场电影,张艺谋的《归来》。虽为首映,250人的剧场只坐了一半观众。耐心地整场看下来,太压抑了,太黑暗了……

  不少观众看哭了

  刘鹏飞:昨天看完《归来》,有时感觉夫妻一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也未尝不好。不过,在动荡的岁月里,也许这种生活也会变得奢侈。影院里不少男女观众齐齐落泪,尤其是陈道明弹钢琴的那一幕,好多人都哭了。

  像生了一场病:因为你在我心里,不管有多远,在哪里,我都觉得你是在“归来”,一直很喜欢这种有年代感的东西,如今这个浮躁的年代,花枝招展的感情总不免轻浮,那个年代厚重沉甸甸的感情才会有分量,张艺谋运用光线,色彩的功力还是那么惊艳,老戏骨到底是老戏骨。《归来》值得花一个多小时坐在电影院好好看它。

  不少观众是老人家

  君makeup:早上第一场《归来》,好几对年迈的夫妇与我们同场,前排一对儿头发花白,老太太绷直脊背看,绷直脊背哭,老爷爷一会儿看执着的陆焉识,一会儿看老伴儿。很多年以后,陆焉识依旧陪冯婉瑜去火车站接“陆焉识”,老爷爷也一样会一直陪老奶奶看早场电影吧。

  向日葵小姐已经被人注册了:《归来》首映日上午第一场,影厅里人不多,灯亮起来我才发现大部分观众是老人家。离场时听到一个老奶奶说:再也不要看那些又打又叫的电影了,这才是电影……

  张艺谋们的怕与爱

  ■王振国

  张艺谋他们这一代导演有很多人吃过苦,也看过别人受苦。与身体受的苦相比,更难以让人忍受的是活在不平等的目光下。张艺谋的电影往往也藏着隐隐的痛苦,里面的人物尤其是女性往往无力掌握自己命运,张艺谋对他们总是满怀同情,当他拍起电影来,他的内心世界就得以展现。

  张艺谋的新作《归来》与《我的父亲母亲》、《山楂树之恋》一样,描写的都是他成长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故事,都拥有出污泥不染的清澈干净的人物。丈夫被流放劳改,妻子由此饱经20年离难。另一方面,女儿也不认父亲。因为身份而饱受歧视的噩梦,社会压力与亲情之间的悖论,都在这部情节简单的电影背后透出。那个年代,谁有没有资格搞艺术,除了讲本事之外,更需要讲出身、讲政治,《归来》中的女儿“丹丹”和张艺谋一样,都是有才华但“有问题”的年轻人。这不得不让人把张艺谋本人的经历与电影联系起来。

  在那个强调出身的年代里,“黑五类子女”这样的身份对一个人的精神的压抑可想而知。张艺谋的同龄人陈凯歌也在《少年凯歌》中忏悔过他在成为著名导演之前的人生,在父亲的问题上,他选择了自私,和父亲划清了界限。父亲被批斗时,人群中的陈凯歌也喊了“打倒”父亲的口号,“自己听见自己的声音,很大”。众目睽睽之下,他还推了一下父亲。那时他才14岁,就不得不面对把自己和父亲一点点地撕碎的局面。张艺谋早年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由于家庭和身份,自己心理有点扭曲、压抑。外界眼中的他,也是性格内向,平时总是不苟言笑。联想到他的家庭背景,不禁令人猜想,当年他会不会像“丹丹”一样,也想过跟他父亲划清界限?谁叫在那个时代,这才叫做忠诚与信仰呢?

  在张艺谋的生活中,父子之间多数时候都很沉默,缺乏交流让他始终对于父亲没有认同,也没法把握父亲的形象。他对于父亲,由于陌生而惧怕,由于惧怕而更加陌生。反观他的电影,男性角色大多数极为憋屈,他们不是忍辱负重就是苟且偷生,总是不如女性角色那么完美、那么勇敢。

  回忆无疑会令人元气大伤,但是,无论能不能获得原谅,把自己过去的怕与爱说出来,总有助于心灵的复苏。特定的时代背景,使第五代导演对于人性的自由、美好特别渴望,作品哪怕黑暗压抑也含有一丝反抗精神。这不仅仅是张艺谋个人的艺术情结,也是他们整整一代人的心声。

【编辑:王牧青】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