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归来》把原著变成了知音体煽情文章

2014年05月19日 15:42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同原著《陆犯焉识》相比,《归来》要平和甚至平淡许多。

  原著中,陆焉识在大雪夜逃离农场打算看一眼女儿演的电影,逃跑过程被描写得悲伤壮烈,农场的残酷生活以及陆焉识与管教干部之间的故事,也尽显特殊时期人性的扭曲。但是这些,张艺谋都放弃了,他选取了陆焉识平反回家作为故事的切入点。但是,原著里陆焉识归来后陷入凡俗的生活漩涡,最终与老妻相见的他却在世俗的阻挠下无法亲近和相爱,子女对他的冷漠也在继续伤害这老人的心。而在张艺谋的电影中,陆焉识却半辈子陪着“心因性失忆”的妻子去火车站迎接“陆焉识”,把整个故事变成了一个面目全非的知音体煽情文章。

  “心因性失忆”成为承担《归来》故事核心的一根薄弱大梁,一旦抽离,故事连能否成立都很难说。不让陆焉识像原著那样继续过着仓皇不安的生活,是张艺谋最大的改编,他既不敢通过陆焉识来直面生活的残忍,也不敢给陆焉识一个《活着》中福贵的悲痛结局,“一辈子的爱”成为《归来》唯一的符号。

  《归来》的苍白无力,跟它有没有反思历史关系不大。原著《陆犯焉识》的第一主题同样在于人的生存态度,写浪漫与残酷、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顺带用戏谑的笔触调侃一下人性。电影明明可以站在原著的肩膀上进行二度创作,但张艺谋偏不这么做,最后只剩下原著的一点意味在电影里忽明忽暗。也幸亏这些意味的存在,让《归来》拥有了一些解读空间,否则它就真的成为一个普通的黄昏恋故事了。

  文/韩浩月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