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姜文被指爱教育记者 评论:都是为工作 有话好好说

2014年05月22日 10:35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cī deng

  呲 登

  姜文又“呲登”记者了……诶,为什么我要说“又”呢?

  近日,长于北京大院儿的导演姜文在戛纳推广新电影《一步之遥》时,接受国内某媒体专访。按照姜导的习惯,照例是不会给记者好脸儿的,这次采访不但句句戗茬儿,还在采访最后顺势开起了姜老师讲习班,给记者普及了一段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租界分布的冷知识,把记者挤对得实在没辙了,直报怨“这样的专访我没法交代”。

  按《北京方言词典》等专业辞书解释,“呲登”音cī deng(轻声),是普通话“斥责”的意思,亦作“呲嘚”。北京话重音不重字,口语中又有吃字和儿化尾音的习惯,所以呲登有时又简化为“呲儿”。笔者有几位用北京话写作的曲艺作者朋友,他们则认为“呲登”的“登”,若用“瞪”更为传神:呲为呲牙,瞪为瞪眼,两字声情并茂,令人不难想见姜导磨刀霍霍向记者时的表情神态。

  形容言语不客气的北京话浩如烟海,呲登要算其中比较文明的。呲登的语气和内容,通常略严厉而具讽刺性,有机会呲登别人的主儿,通常带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姜文答记者问就是典型。这次在戛纳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给记者讲完哲学讲历史,先驳论再立论;又有3月底在香港谆谆教育年轻记者“傻孩子,别被资本家骗了,电影从来都不是养活人的东西”。瞧那个意思,恨不得听完姜老师一席话,这些记者小学生都应该痛哭流涕回家写检查,活三十年而知前二十九年之非才对。

  说句实在的,跑文娱口的记者,文艺素养普遍不低。而今资源共享与传播日益迅捷,除了电影相关技能上术业有专攻,他们的眼皮子未必就比姜文窄,多数也有着成熟的审美标准和世界观。之所以要忍受大导演横眉冷对,多半也是出于对工作的尊重。从专访文字看,记者在采访姜文前做了不少功课,可惜导演对这份认真和尊重的回应未免轻慢。这种轻慢往好了说是性情,在更多人眼中则是倨傲无礼,他们会想:瞧把你给能耐的!大导演拧眉瞪眼呲登一个小记者,很露脸吗?

  爱呲登人的人尽管好拿个居高临下的劲头,倒也有一点好处:即便言语再激烈,也会自矜身份,一般不辱及人身,也较少夹带脏字。两相比较,那些满口街语村言,动不动开地图炮卷街的人又更等而下之。

  □靳海舟(娱评人)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