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第67届戛纳电影节冷门迭爆 最佳女演员奖被嘘

2014年05月26日 16:33 来源:东南商报 参与互动(0)

  戛纳电影节主席吉尔·雅各布的卸任,也因为本届电影节的爆冷,而显得不那么完美。

  昨晨,第67届戛纳电影节在法国戛纳落下帷幕,中国女星李宇春作为唯一一位参与颁奖的华人明星,与著名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一道颁发了短片单元的奖项。

  第67届戛纳电影节获奖名单

  -金棕榈最佳影片奖

  《冬眠》努里·比尔盖·杰伊兰

  (土耳其)

  -评委会大奖

  《奇迹》爱丽丝·洛瓦赫 (意大利)

  -评审团奖

  《妈咪》泽维尔·多兰 (加拿大)

  《再见语言》让-吕克·戈达尔

  (法国)

  -最佳导演奖

  贝尼特·米勒《狐狸猎手》 (美国)

  -最佳编剧奖

  《利维坦》安德烈·萨金塞夫

  (俄罗斯)

  -最佳男演员奖

  蒂莫西·斯波《透纳先生》

  (英国)

  -最佳女演员奖

  朱丽安·摩尔《星图》 (加拿大)

  -最佳处女作金摄影机奖

  《派对女孩》玛丽·阿玛苏克里/克莱尔·伯杰/塞缪尔·泰斯 (法国)

  -短片金棕榈奖

  《leidi》(哥伦比亚)

  尽管在《冬眠》获金棕榈奖之时,全场响起了不间断的欢呼声,但是今年戛纳电影节的冷门迭爆,还是让不少媒体感觉到无所适从。

  之前被认为是电影《妈咪》的两位女演员囊中之物的最佳女演员奖项,被来自《星图》的知名女星朱丽安·摩尔拿走,尽管此前她在《星图》里的表演备受肯定,但是影片整体不佳的口碑还是让朱丽安的得奖前景并不明朗。最终她成为当晚最大的冷门。

  而此前口碑不佳的电影《奇迹》拿下评审团大奖,也引发了现场不少嘘声。

  今年戛纳评审团奖的双黄蛋,让人颇为意外。来自加拿大新锐导演泽维尔·多兰的电影《妈咪》和老牌导演戈达尔的《再见语言》共同斩获了这一奖项。其中,出生于1989年的泽维尔·多兰也成为第一位站上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领奖台的85后导演。

  包括Indiewire、《综艺》在内的多家媒体,也对泽维尔·多兰的获奖给予了盛赞。《综艺》就指出,最老的导演戈达尔和最年轻的导演多兰联手拿下评审团奖,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荣耀。而多兰的得奖,也标志着电影工业开启了85后时代。

  金棕榈奖获奖片《冬眠》简介

  努里·比尔盖·杰伊兰的电影,对白很少,大段大段的沉默,挑战着观众的观影极限。你必须抛却所有杂念,做好心理准备,忍受20分钟以上的静态影像,才能获取其中巨大的信息量。不过今年获金棕榈大奖的《冬眠》,则是杰伊兰拍摄风格转型的里程碑。长达3个多小时的片子有大段文艺腔十足的对白,向来惜字如金的主人公们突然变成了“话痨”,对宗教、社会、人生侃侃而谈。唯一不变的是,杰伊兰的视线依旧投射在土耳其本土,故事角色们也依然在一个凋敝的环境中互掐。

  影片男主人公艾登是个过气男演员,他与年轻妻子尼哈尔共同经营着一家小旅馆。夫妻感情不复当初。某日,刚离婚的艾登的妹妹前来投奔,于是3人在白雪覆盖的小旅店中,相依为命,上演了各种悲欢离合……摄像出身的杰伊兰,在新片中依旧保持了影像的精致,优雅的音乐和布景、白雪覆盖的大地、沉沉压顶的黑云、灯火通明的石屋,大段的空镜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话要说回来,虽然对白增加了,但这部长达196分钟的电影却需要观众投入比看杰伊兰前作时更多的注意力。因为该片开始的铺垫沉闷而冗长,足以让耐心差的观众坐立不安、昏昏欲睡。直到1个多小时之后,冲击式的爆发才开始,大段尖锐的对白充斥着反思、困惑、争议、罪恶以及对人生的诸多思考,观众们将随着主人公们的生动辩论,一点点渗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戛纳奖项是

  如何评出的?

  戛纳电影节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每次入围或参展的那几部中国影片,又总能把它拖进国人的视线。那么,被那些国际影人视若珍宝的戛纳奖项,究竟是如何评出的呢?

  全凭评委口味

  连看10天电影之后,每届戛纳评委成员都会聚集在一栋海边别墅里,脸红脖子粗地争论每部电影的优劣。大多数评奖结果都是评委口味及“个人恩怨”的反映。有一次法国女星于佩尔担任评委会主席,她举贤不避亲地把“金棕榈”颁给了自己的恩师迈克尔·哈内克。1989年,斯派克·李的《为所应为》原本很受戛纳评委们的青睐,却因当年担任主席的维姆·文德斯看不惯斯派克而使该片最终颗粒无收。

  不爱科班出身

  在戛纳获奖并成为宠儿的导演,很多并非科班出身。如昆汀·塔伦蒂诺,他以前只是个卖DVD的小职员。戛纳电影节本身就是一部励志片,只要你的片子足够有话题性,你就可能拿到下一片“金棕榈”。今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主席简·坎培恩认为:“所谓的文凭,就是作为电影人完成的首部影片。”她觉得,电影学校有时会成为导演创作思维的桎梏,让他们的拍摄手法按照固定形式进行,“这不叫电影,如果要拍好电影,我建议大家把文凭丢掉。”

  不优待美国片

  戛纳电影节像个傲娇的公主,虽然它总会邀请些好莱坞明星给自己的红地毯撑撑门面,但对入围的美国片却总没有好脸色。

  2008年,美国名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戛纳只拿到个新增加的“评委会特别奖”,给了美国人一记结结实实的闷棍,心里不舒服是肯定的。有时候,戛纳还会专门给被奥斯卡、金球奖无视的电影颁奖,以此显示艺术相较商业的优越性。综合

【编辑:蒲希茜】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