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谢菲尔德纪录片节闭幕 三部中国片提案入选(图)

2014年06月19日 18:25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年轻人在草坪上观看纪录片。

纪录片海报。

 

  6月5日到12日,第21届谢菲尔德纪录片电影节在英格兰第四大城市谢菲尔德举行,该电影节是世界三大纪录片电影节之一,电影节期间放映了150多部纪录片电影,包括20部世界首映和24部英国首映。来自65个国家的3500多名电影人参加了这一盛会。英国资深记者约翰·皮尔格,著名电视台主播约翰·斯诺,英国艺术家、特纳奖获得者格雷森·佩里也在电影节期间举办讲座,谈各自和纪录片的故事。本届电影节的纪录片关注的内容之一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故事,此外,环保和战争,也一直是电影节关注的热点。

  A

  三部中国片提案入选

  谢菲尔德纪录片电影节被誉为是纪录片电影人的“戛纳”,然而,虽比不上戛纳电影节明星璀璨,谢菲尔德纪录片电影节更朴素务实。电影节设置了将近10多个名目的奖项资助优秀提案,安排了一些实用的讲座,比如“音乐纪录片的魅力”,“如何从品牌公司获得资助”,“如何将科普纪录片拍得有趣”等,电影节的项目之一是“给电影找市场”,安排来自19个国家的64个纪录片提案的负责人直接和电视台采购方进行交流洽谈。奥斯卡获奖纪录片《寻找小糖人》最初就是在谢菲尔德纪录片电影节提案,并获得资金支持,2011年,这部纪录片在谢菲尔德纪录片电影节首映,之后,折冠奥斯卡。

  笔者在电影节上再次碰到英国女导演安娜,去年,她带着提案来找钱,今年再见到她时,她的纪录片已经拍完,进入编辑阶段。她介绍说,这部片子是关于中国殡仪馆化妆师的故事,发生在长沙,从找投资,到拍摄,到编辑,完全由她一个人进行。在过去的这一年时间里,她6次赴中国拍摄。本届电影节选中的64部纪录片提案中,有3部来自中国,分别是余海波导演的《中国的梵高》,王久良导演的《塑料中国》和许慧晶导演的《代言人》。来自北京世袭影业的制片人宋晓晓表示:“跟其他纪录片电影节相比,谢菲尔德纪录片电影节不那么严肃而沉重,选的片子更丰富而有趣。”

  B

  再现“好新闻”和“坏新闻”

  在大师级讲座中,两度获得英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年度记者”的战地记者、导演约翰·皮尔格表示:“随着假新闻泛滥,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新闻报道,而更相信纪录片”。电影节期间放映的《一名无赖记者》和《袭击魔鬼:哈罗德·埃文斯和纳粹罪行》都和媒体有关,一部嘲讽了英国通俗小报,一部再现了《星期日泰晤士报》调查报道新闻的黄金时代。《袭击魔鬼:哈罗德·埃文斯和纳粹罪行》获得本届谢菲尔德纪录片电影节的最高奖。

  因无法忍受报纸跟踪偷拍窃听,制造假新闻的行径,英国记者理查德·派皮亚特(Richard Peppiatt)从《每日星报》辞了职,他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小报擅长的伎俩来对付小报的主编们,并用摄像机,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在《一名无赖记者》中,他放恶作剧礼物在《每日邮报》主编保罗·达克雷(Paul Dacre)的家门口,看对方的反应;他跟踪《每日快报》主编马克·惠托(Hugh Whittow)遛狗,把《每日快报》报道的诽谤虚假新闻贴在他的车上;他冒充大牌记者,采访《太阳报》主编凯尔文·麦肯锡(Kelvin MacKenzie),故意提问涉及对方隐私的问题。理查德·派皮亚特要让这些主编们体会到,当他们的隐私被侵犯时的感受。在嬉笑讽刺中,这部纪录片令观众对英国小报记者不择手段地挖掘个人隐私更加痛恨与厌恶。

  《袭击魔鬼:哈罗德·埃文斯和纳粹罪行》是关于英国报业泰斗,《星期日泰晤士报》前主编哈罗德·埃文斯的故事。这部纪录片重点追述了在哈罗德·埃文斯的带领下,《星期日泰晤士报》为畸形儿维权的事件。1958-1961年间,因为服用德国一家药厂开发生产的沙利窦迈度 (Thalidomide) 镇静剂,很多英国孕妇产下畸形儿,《星期日泰晤士报》调查发现,这种药物上市前,并没有接受正规的检测。 但因当时英国《藐视法院法》的规定,报纸不可以对药物的生产发行过程进行过多报道,《星期日泰晤士报》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让公众关注这一事件。从1972年开始,报纸连载了370名受害者的生活状况和艰难处境,真相呼之欲出。1976年,《星期日泰晤士报》揭露药物生产厂家的失责,受害者们最终获得制药商、政府的赔偿。这部纪录片的导演雅克奎·莫里斯(Jacqui Morris) 表示,“《星期日泰晤士报》关于沙利窦迈度的调查报道,让大家知道什么样的媒体是好的新闻媒体。”

  C

  互联网题材纪录片应运而生

  电影节期间放映的纪录片《网瘾》是唯一一部中国主题的纪录片,由以色列导演秀施·施兰姆(Shosh Shlam)和希拉·米达利亚(Hilla Medalia)共同执导。这部纪录片的摄影师是孙少光,他之前的作品包括纪录片《归途列车》、《千锤百炼》、《殇城》等。《网瘾》讲述的是位于北京大兴,由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立的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军事化管理,治疗网瘾青少年的故事。纪录片揭示,在中国,每天平均上网超过六小时以玩网络游戏为主的青少年大概有2400万,这些人被称为网瘾青少年,中国是第一个将网瘾与医学病症相联系并采取治疗的国家。这些治疗不只是针对孩子,也针对家长。因为某些家长教育的简单粗暴,和孩子沟通少,导致孩子的孤独与反叛,深陷网络而不能自拔。纪录片结尾的一幕是,父母学着拥抱孩子,对孩子说“我爱你”,孩子也第一次对父母说“我爱你”,这样的场景令观众动容。纪录片的导演表示,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的主任陶然教授告诉她,在基地接受治疗,戒掉网瘾的成功率是70%。

  纪录片《互联网之子》是互联网天才亚伦·斯沃茨(Aaron Swartz)的传记。亚伦·斯沃茨是天才儿童,从14岁就设计程序,然而,2013年1月11日,他在家中自杀,年仅26岁。纪录片通过往年的录像资料,再现了亚伦·斯沃茨生前极力倡导网络自由、信息自由,并讲述他如何从麻省理工学院下载大量网络学术期刊资料,以及被美联邦政府指控的过程 。

  D

  环保和战争依然是热点

  南非记者琼莱恩·米纳导演的作品《尚未开采》获得谢菲尔德纪录片电影节的绿色奖。南非小镇卡鲁位于干旱地带的高原地区,人烟稀少,经济也比较落后。3年前,欧洲最大的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公司使用水力压裂技术在这个区域勘探开采页岩气,恶化了当地的生态。这部纪录片通过雪亮的事实,警醒世界水力压裂法勘探开采有可能导致的危害。纪录片《最后的通告》追叙的是罗马俱乐部出版《增长的极限》前前后后的故事。1972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四位年轻科学家撰写了《增长的极限》一书,他们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对未来40年的全球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做出大胆预测,指出气候变暖、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的危机。从不被相信,到被认可,被重视,50多年后,《增长的极限》又引发人们新的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星球上,无限的生存发展下去。

  电影节期间上映的最振奋人心的纪录片是反战片《我们有很多人》,这部纪录片拍摄时间跨越12年,追述了反战示威游行的幕后故事,采访对象包括示威游行的组织者,政府议员,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和退役的士兵等。尽管当年的抗议没有成功,但是影响深远。《夜幕会降临》也是以战争为主题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通过对纳粹集中营幸存者的采访,结合英国导演席尼·伯恩斯坦(Sidney Bernstein)1945年拍摄的集中营的影像素材,展现了纳粹的罪行,并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席尼·伯恩斯坦拍摄下集中营的恐怖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受邀担任这部纪录片的导演。但当纪录片完成后,英国改变对德国的政策,决定“不是让德国人有更多的负罪感,而是给他们更多战后重建的信心”,这部纪录片被雪藏数年,而纪录片《夜幕会降临》让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得以重见天日。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